“跟你這輩子,咱家還能換個樓嗎?”
潘作良一家住在一座有20年房齡的老樓房裏,不到70平方米的居室從入住就沒有裝修過,老式地板磚開裂了,踩在上面會有“嘩啦嘩啦”的響聲。客廳和臥室的地面上鋪的是黃色的地板革,因為使用時間太長,隨處可見一塊塊的退色、磨損痕跡。不足兩平方米的廁所是老式蹲便,所有房間的燈均為管式燈泡。客廳沙發是木扶手加皮革墊構成的,旁邊立著一台現在很少見的雙環牌風扇。家中值錢的物品就數一台電視機和容量為150升萬寶牌冰箱了。“當了十幾年鄉鎮幹部,家裏竟這樣寒酸。”許多人感嘆道。
潘作良的家
住了20年房子,一直沒換過。妻子埋怨過:“跟你這輩子,咱家還能換個樓嗎?”女兒潘鶴説:“我從來不願領同學到自己家來,太寒酸了。”潘作良説:“不要和別人攀比,只要我們三口人過得開心、快樂就行了。”可是,一個少了丈夫、少了父親的家庭,還能開心嗎?
妻子賈麗娟告訴記者,潘作良是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骨子裏透著純樸、善良。他老把“農民不容易”這句話挂在嘴邊,卻不肯為自己家人謀一點利益。
工作以來,潘玉良的職位一直在變動,而賈麗娟卻一直是燃氣收費員。
夫人如此,家裏的親屬也如此。潘作良三個哥哥三個姐姐均是農民,沒有正當職業,大哥兩個孩子,一個給人送氧氣瓶,一個在商場當售貨員;二哥一個孩子已大學畢業還沒有工作。愛人家,五個子女,兩對夫妻雙雙下崗。從1995年就在老觀坨鄉開始擔任鄉級領導至今,潘作良當了十幾年主要領導,給親友安排一個工作是極為簡單的。大姐經常讓他幫助大家一下,他説:“我沒這能耐。”
潘作良去世後,妻子賈麗娟每天都要擦拭丈夫的遺像,她怕毛巾會弄臟遺像,每次都用手擦,她説這樣好像能感覺丈夫離她更近些。
但妻子理解丈夫,他為人正直、豪爽,心地善良。在家裏,他們稱對方為“老伴兒”,在妻子的眼中,潘作良這個人“太完美了”。
如今,賈麗娟常坐在丈夫遺像前,跟照片裏的“老伴兒”拉家常:“你總念叨,家裏該買個熱水器了,這樣到了夏天,回家就能衝個涼。可是你到死也沒享受著。天熱了,我給你‘捎’去的熱水器收到了嗎?可以在那邊衝衝涼,享受一下了……”
此時,工作24年的潘作良,與妻子結婚20年的“老伴兒”,為事業奉獻終身的潘局長,終於可以在家裏歇歇了。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