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最前面的就是發起人汪琳
又一輛軍車過來了
連日來,所有進出北川縣陳家壩鄉的人都會發現,在從桂溪鄉進入陳家壩鄉必經的公路上,活躍著7個小“朗錚”,他們從早到晚列隊向過往的每一輛軍車敬禮,風雨無阻,從不遺漏。開始幾天,大家以為這些孩子只是在模倣媒體曾廣泛報道過的“敬禮男孩”朗錚,於是禮貌、善意地以鳴笛或揮手致意來回應孩子們這種天真、淳樸的“模倣”。直到6月19日,部隊在陳家壩鄉執行的防疫消毒任務完成得早,我們才得以走近這群小“朗錚”,並引出了一個愛心故事。
這7位小“朗錚”,都是地震後從公路對面大山裏搬出來的。他們中,有的自己就是解放軍從山上營救、轉移下來的,對子弟兵懷有真切的感恩之心;有的則是親眼目睹了解放軍官兵救災幫困的點滴事跡,對這些身著迷彩的叔叔崇敬有加。集體敬禮的發起人汪琳,父母在地震中雙雙遇難,撇下12歲的她和10歲的妹妹汪玉成了孤兒。當我們問起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小汪琳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她們姐妹身上的愛心故事。
6月10日下午,一名解放軍來到小“朗錚”們所在的帳篷,見小孩就問“你家裏受災嚴重嗎?你的父母呢?”聽了小汪琳姐妹的情況後,解放軍當場給了姐妹倆600元錢,並承諾今後會一直資助小汪琳,直到她不再上學。解放軍還對小汪玉説:“你放心,我已經聯絡好了,另一個叔叔會資助你上學。”説完就沿公路朝著陳家壩方向走了。小汪琳都不知道解放軍叫什麼名字,只記得他黑黑的皮膚,肩章上有兩條杠兩顆星,臂章上寫著“第二炮兵”。小汪琳説:“我不知道恩人是誰,但我知道他肯定就在每天經過這裡去救災的隊伍裏,我給軍車敬禮,他肯定能看見,那樣他就能看到我對他的感激了。”
這就是7名小“朗錚”集體敬禮背後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不正是桂溪鄉老百姓説的那個人嗎?
6月初,我們基地抗震救災部隊官兵與陳家壩鄉36名單親兒童一一結成對子,簽定了愛心助學協議,可是近兩天我們又不斷聽到桂溪鄉老百姓反映,説我們部隊一名説河南話、長得象新疆人的軍官要找21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黑臉、説河南話、貌似新疆人、中校。沒錯,就是他,基地軍交處處長鄭全忠。鄭處長因執行其他任務,錯過了部隊在陳家壩集體組織的助學活動,想必他是不願缺席這項愛心善舉,單獨到桂溪鄉開闢“陣地”去了,可是,他有那麼大“胃口”嗎,一找就要找21個。
晚飯後,面對我們掌握的事實細節,鄭處長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原來,他除了自己資助一名孩子之外,還發動20名條件較好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到了愛心助學的隊伍當中。
責編:張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