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抗震救災彰顯中國共産黨人的執政理念與執政能力

CCTV.com  2008年06月17日 08: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抗震救災英雄譜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嚴峻挑戰,也是對中國共産黨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的巨大考驗。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譜寫了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當代中國共産黨人以關愛民生的殷殷情懷、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快速有效的生死營救、井然有序的災後重建,經受住了非同尋常的洗禮和考驗。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執政理念在抗震救災中得到昇華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其基本要求是,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中國共産黨人忠實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賦予“以人為本”以新的內涵,把對“以人為本”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人為本”:黨中央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災情傳來,牽動了黨中央和總書記的心。地震發生後,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儘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震後兩小時,溫家寶總理就趕赴災區。地震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之後,又先後幾次召開會議,對抗震救災工作進行研究部署。5月1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冒著余震危險,趕赴地震災區,慰問幹部群眾,指導抗震救災;5月22日,趕赴浙江湖州,實地考察救災帳篷生産情況;5月25日,趕赴河北廊坊,實地考察救災過渡安置房生産情況;5月31日,趕赴陜西寧強,實地考察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中國共産黨人正是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人民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愛。在抗震救災中,“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找到了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注腳。

  “以人為本”:抗震救災的鮮明主題。胡錦濤總書記在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強調抗震救災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抗震救災的基本原則和鮮明主題,“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抗震救災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抗震救災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細節之中。從不惜一切代價搜救倖存人員,到想盡一切辦法救治傷病群眾;從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處,到加強思想引導、情感交流、心理干預;從大災之後防止大疫流行,到想方設法排除堰塞湖險情確保數百萬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所有這一切,都貫穿著、滲透著黨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抗震救災中,我們的黨時時情牽人民安危,處處記挂人民冷暖,事事關注人民的切身利益,忠實地履行一個執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承諾。

  “以人為本”: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生命權是人最根本的權益。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權,這是衡量一個執政黨執政理念科學與否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在這場大地震災難中,數萬生命罹難,這是國家之殤、民族之痛。我們黨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始終把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就明確提出: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要全力以赴抓緊時間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百倍的努力。救援人員冒著余震危險,在殘垣斷壁之間、在鋼筋瓦礫之中,幾小時、十幾小時、幾十小時連續奮戰,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5月19日至21日,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設立“全國哀悼日”,全國人民第一次為自己逝去的同胞共同哀悼,中國政府用最隆重的方式詮釋著對生命的敬重、珍惜和關愛,中國共産黨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得到昇華。

  全黨動員、舉國行動:執政能力在抗震救災中經受考驗

  發生在汶川的這場大地震災害,其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救災難度之大,為歷史所罕見,是對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中國共産黨人臨危不懼、堅定果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緊緊依靠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赴時艱、抗震救災,黨組織經受了考驗,社會主義制度彰顯了優勢,黨的執政能力在抗震救災中得到充分展現。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地震發生後,黨中央明確要求: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作用,充分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面對大地震災害,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奮不顧身,迅速行動,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氣概、剛毅的品格、鋼鐵的紀律,成為抗震救災的“先鋒隊”、災區人民的“主心骨”、受災群眾的“貼心人”。在這場抗震救災鬥爭中,各級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指揮部和戰鬥堡壘,各級領導幹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廣大黨員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事實再次證明:黨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是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的根本保證。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又一次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髮揮出巨大的威力。“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華夏大地有力、有序、有效地展開了一場舉國參與的生死大營救,這是對社會主義中國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和物質保障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大檢閱、大展示。人民解放軍、公安幹警、武警戰士以最快的速度挺進災區,夜以繼日地從廢墟之中搶救出無數的生命;國家有關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數百萬噸食品、藥品、帳篷、機械等國家戰略儲備物資,通過空中、鐵路、公路、水路緊急馳援災區;近400支專業救援隊伍、上萬醫務工作者、數十萬志願者緊急奔赴災區;各省市積極為災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各種形式的支援;全國上下愛心涌動,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社會主義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動員起如此巨大的力量,這是其他任何社會制度都無法比擬的。

  彰顯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面對這場特別慘烈的地震災害,中國共産黨人鎮定自若、運籌帷幄,以睿智、果敢、高效、有力的措施,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共赴時艱、抗震救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應急能力、動員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和救助能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制度優勢、適應信息時代和高科技時代要求、快捷高效的應對特大自然災害的體制和機制在抗震救災中經受考驗、走向成熟。指揮協調機制──在黨中央、國務院強有力的領導和指揮下,全黨、全國高度統一、沉著有序、快速及時地動員和組織起來,迅速展開各地區、各部門的組織協調和各種資源的有效調動,救援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得到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普遍好評。科學救援機制──實施科學救援、專業化救援,由地震、衛生、防疫、水利、地質等多學科專家委員會組成決策諮詢機構,組織各種專業救援隊伍迅速開往災區。救援工作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有力保證了抗震救災的效率和效果。信息發佈機制──及時、透明地發佈權威信息,讓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了解地震真相、了解抗震救災的最新進展,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社會動員機制──堅持舉國參與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實現最廣泛的社會動員,集中一切社會資源,全力支持抗震救災。

  大國形象、民族偉力:改革開放成果在抗震救災中充分展現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次抗震救災,以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檢驗、折射和展示了這種變化。透過這種變化,人們看到了一個負責、自信、成熟的執政黨,看到了一個不斷進步、日益強大、充滿希望的社會主義中國,看到了一個迎來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的中華民族。

  綜合國力的檢閱。克服和戰勝特大自然災害,需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次大地震災害,毀壞道路、橋梁、廠房、校舍和民居,導致巨大人員傷亡,造成上千億元的經濟損失。為了支援災區,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增加救災撥款,截至16日12時,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538.64億元。中央財政投入492.46億元,地方財政投入46.18億元。正是由於有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這也是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基礎所在、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民族精神的昇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不斷豐富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民族精神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支柱,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考驗、新的錘煉和新的昇華。通過抗震救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被進一步弘揚光大。

  國家形象的展示。抗震救災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堅強、自信、開放的中國。在這場大地震災害面前,中國共産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全國上下都凝聚起來、動員起來、行動起來,爆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災區人民以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贏得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佩。抗震救災從第一刻起,就在前所未有的公開透明中進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理念和實踐的直接反映。及時、準確的信息發佈,客觀、開放的新聞報道,公開透明、全程監督、陽光賑災,展現著一個文明社會的公信與責任。作為受災國,新中國還向國際救援隊敞開大門,體現了社會主義中國對國際人道主義的認同,表達了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融入國際大家庭的信心。(作者單位:江蘇廣播電視大學)

責編:趙德禮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