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濟南軍區某步兵旅旅長唐岩峰:絕不放棄一個可能的倖存者

CCTV.com  2008年06月16日 14: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專題:抗震救災英雄譜

專題: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唐岩峰,是濟南軍區某步兵旅旅長。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旅奉命遠程機動到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抗震救災。5月14日23時10分,部隊到達任務地區時,救援進入了最關鍵、最艱難的時期。急匆匆趕來的鎮領導對我説,現在最難的是銀廠溝,這條溝縱深30多裏,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裏面的村寨和800多家賓館、旅店幾乎全部垮塌。崩塌的山體堵死了進山的道路,有不少遊客和村民急需救援。我當即決定,部隊火速挺進銀廠溝,全力展開大營救。

    先頭營營長問:“哪是主攻方向?”

    我説:“老百姓的求救聲就是主攻方向,哪有倖存者就往哪衝!”

    部隊很快搜救到響水洞,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突然撲過來,抱住我的腿,哭喊著説:“解放軍叔叔,快救救我爸爸,他還壓在下面,他一定還活著!”看著滿身泥濘、可憐無助的孩子,我一把將她摟在懷裏,我也是一個父親,怎麼忍心看著孩子失去自己的父親呢?沒等我下命令,戰士們就衝了上去,用手扒、用鍬刨,終於從廢墟中找到了小孩的爸爸,但已經停止了呼吸。看著趴在爸爸身上,哭得悲痛欲絕的孩子,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為了多搶救一條生命,為了少一個失去父母的災區孩子,我命令部隊:“加快速度,再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價,不放過一個角落!就是用手扒,把銀廠溝扒個底朝天,也不能落下一個倖存者!”

    漆黑的深夜,大雨一直在下,強烈的余震不斷,山石不時滾下,官兵們冒著生命危險,摔倒了迅速爬起來,擦傷了抹一把繼續向前衝。情況不斷傳來,“謝家店子發現倖存者”、“廖家坪救出3名群眾”、“1個村莊18戶人家全部被埋,正在搜救”……嚴重的災情,讓我的心一次次揪緊。我帶著幾個戰士向最前面奔去。

    在陡紅岩附近,一個村民焦急地告訴我,山上困著4位老人,幾次想救都上不去。陡紅岩到處是懸崖峭壁、佈滿荊棘,原有的一條崎嶇山路已被震毀。我命令偵察連長帶5名偵察兵,用砍刀在荊棘叢中開闢通路,在陡峭地段放下繩索,鑿出腳窩,由14名身強力壯的戰士和衛生員、通信兵組成搶救隊緊緊跟在後面。大約過了3個小時,山上傳來消息,已經找到4位老人,兩位腿部受傷,年齡最大的80多歲,身體極度虛弱。

    人找到了,怎麼下來成了難題。偵察連長請示是不是請求直升機支援,但當時通信聯絡不上,老人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再拖下去。我對偵察連長説:“不管採取什麼辦法,一定要儘快把老人安全救下來。”突擊隊員們用揹包帶把老人捆在背上,前後兩人護著,拽著繩索、貼著岩壁一個一個往下背。到了稍緩路段,就把老人抱在懷裏,一點一點往下挪。

    突然余震來臨,突擊隊員們幾乎同時轉過身來,把老人擋在身下,任憑飛落的碎石砸在自己的背上。村民們在山下望見這一幕,一個個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又經過4個多小時,4位老人安全獲救,突擊隊員們卻全都挂了彩。

    在清理一家四層樓的廢墟時,斷墻上一個大紅喜字顯得特別刺眼。幾個老鄉哭著告訴我:“太慘了,當時正在辦喜事,一地震都壓在下面了。”聽著老鄉的哭訴,我指揮部隊立刻展開搜救。四層樓的鋼筋水泥樓板和墻體層層疊疊壓在一起,我調來發電機和切割機,戰士們一幹就是幾個小時,顧不得吃飯休息。幾個換班休息的戰士,坐在廢墟上,身子一歪就睡著了。見此情形,老鄉心疼地對我説:“戰士們都這樣了,再幹下去會把他們累壞的,下面也不會有活人了。”我對老鄉説,災情不等人,我們多堅持一會,就有可能多救出一個倖存者。我下令繼續擴大搜救範圍。終於在一個角落裏,救出了一個叫何燕蘭的老人。當時,地震已經過去了139個小時,老人的兒孫們緊緊握住我的手説,我們都已經絕望了,想不到你們把老人救了出來,你們是我們家的恩人啊。

    經過幾天的搜救,我們從死神手裏搶回了75條生命。

    在我們任務區內,有一條叫回龍溝的山谷,與震中汶川直線距離僅八九公里,地震使回龍溝變成了“死亡之谷”。從溝裏逃出來的群眾和僧人反映,溝中可能還有被困的建築工人、採藥者和遊客。我和政委商量,決定由我帶一支偵察分隊進山搜救。

    聽説我們要進回龍溝,寶山村老村長賈振芳死死拽住我的手説:“你們不能進去,太危險,前兩天我們進去搜救,沒走多遠就死了一個、傷了一個。以後就再沒有人敢進去。”我堅決地對老村長説:“我們是來救人的,就是再危險,也必須進。”

    走進回龍溝不遠,“死亡之谷”的猙獰面目就讓人觸目驚心,強震像刀劈斧剁一樣把大山劈開,巨石和被砸斷的大樹橫七豎八落滿谷底。哪有什麼路,原來在懸崖上開出的一條棧道已完全毀壞,有的地方我們只能像壁虎一樣貼著絕壁慢慢移動,有時要用震落的樹木搭起獨木橋,小心翼翼地越過深澗、爬到對岸。在通過一段陡壁時,突然腳下猛地一晃,我感到余震又來了,喊了一聲:“貼緊陡壁!”話音剛落,大大小小的山石轟鳴著從頭頂飛滾而過,落在腳下的堰塞湖中,濺起巨大的浪花,讓人心驚肉跳。短短的六公里路程,足足走了五個多小時。

    此時,發現對面半山腰上有一個窩棚,戰士們對著窩棚齊聲高喊,又燃起煙火,希望能引起對面的注意,但沒有回音。我們還是放心不下,一直爬上對面山頂,仔細對窩棚和周圍進行搜索,找到了4具遺體。早已疲憊不堪的戰士們,掩埋好遇難的老鄉,在墳頭做好標記,自覺站成一排,肅立默哀,用我們軍人的哀思送鄉親上路。

    當我們撤出“死亡之谷”時,一名守在谷口的記者問我:“你們冒著生命危險,卻沒有找到倖存者,值得嗎?”我對他説:“值得!這是對倖存者負責,對生命負責。就是再有十次百次,我們也絕不放棄。”

    謝謝大家!

責編:唐亮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