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4日電(記者陳鍵興)台灣主要報紙14日紛紛刊發社論,對海基會與海協會恢復商談並取得實際成果給予積極評價。輿論普遍認為,兩會復談標誌著兩岸關係發展出現新的良性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聯合報》社論指出,“歷經峰迴路轉,兩岸出現新局。”此次兩會協商,除了促成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來臺觀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兩岸間塑造了一種“和平、和解、合作”的氛圍,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社論説,“週末包機,朝發台北,午抵北京,暮宿台北,兩岸生活圈一夕實現”,這不僅是商旅稱便而已,兩岸更應在這個“新形勢”中努力創造“和平共榮”的效益。“大陸觀光客將成為台灣的重要街景”,但這也絕非僅是觀光路線上的“擴大內需”而已,而應“藉此促進兩岸民間情誼”。
社論説,“這是一個新起點。”“不要辜負或誤導了這一歷史機遇,兩岸皆應在新的氣氛裏共創更佳的氣氛,在新的境界上共創更佳的境界。”“除了努力共創互惠雙贏,誰能另作他想?”
“江丙坤和陳雲林的兩支簽約筆,堪稱在寫歷史。復談成果得來不易,值得珍惜。”《聯合晚報》社論説,“這次兩會復談,除了實務上的收穫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兩會的互信基礎也加強了。整個過程顯現了雙方交流的良性氣氛,在既定的協議課題外,又提出進一步構想,有待未來繼續協商。”“這其實是比任何實質共識更有價值、更具樂觀發展潛質的成就。”“兩岸之間如果能繼續維持這樣的談判互信基礎,可預期將來還有更多議題,能往兩岸互利和雙贏的結果邁進。”
《中國時報》以《期盼兩岸從此走上平穩互動新局》為題發表社論説,“兩岸關係倣如峰迴路轉,磨蹭十年都還成不了局的許多議題,恢復商談後立即迎刃而解。”“這種戲劇化的轉折,確是在‘寫歷史’。”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在兩岸同胞的見證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見面晤談,恢復了兩會中斷了幾近十年的制度化協商管道與機制。”“兩會領導人簽署協議,更是1993‘辜汪會談’4項協議後兩會簽署的第一批協議”,“揭開了兩岸兩會協商談判的歷史新頁”,符合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期待。
責編:張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