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堅強

CCTV.com  2008年06月09日 20: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專題: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災難已經發生。

  他們明白,選擇擦乾眼淚,勇敢地直面現實,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安慰、對生者最好的負責;我們相信,在即將到來的這個特殊的兒童節,能看到所有災區孩子們從心底綻放的──堅強的微笑。──編者

  他們面對人們單純地微笑,儘管這微笑催人淚下

  江油市太平街小學 張竹均 10歲

  我希望醫院裏的人早日康復,以後不要再發生地震了。

  北川縣漩坪小學 李文嘰 12歲

  我希望我們大家能夠早日找到一個幸福的家,不再被地震中的傷痛折磨。

  江油市詩城小學 朱婧宜 7歲

  我希望我的好朋友能夠趕快出院,我們可以一起上學。

  江油市建南小學 李思琴 12歲

  我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我希望自己很快可以上學,考個好學校。

  北川縣陳家壩小學 林立鋮 12歲

  我的願望是:希望他們能重建家園,讓家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同學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江油市太平二中 王祖全 15歲

  重建四川,振興中國,願中國人都平平安安,闔家歡樂。

  北川縣陳家壩小學 陳霜 12歲

  我的願望是希望大家能夠早日從這次地震帶來的傷痛中走出來,讓我們一起手拉著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摘自《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

  這些稚氣的語句,是剛剛經歷了震災的孩子們在四川少兒出版社《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一書的編輯過程中,被問及“許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時,留在編輯叔叔阿姨們採訪本上的回答。

  5月21日,震後第9天,四川少兒社的編輯們跟隨抗震救災採訪車走訪了四川省綿陽市轄區內的江油市太平二中、特殊教育學校、太白幼兒園和設置在九洲體育館的帳篷小學。編輯程婧波在整理這些採訪資料時,看著那些歪歪斜斜的稚嫩的筆跡,情動於衷,很想痛快地大哭一場。她將這些答案歸納為兩類:我希望家人團聚;我希望能夠上學。“我清楚地看到了地震對孩子們內心的影響──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

  這本被命名為《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的新書,將趕在5月30日出版,作為送給災區孩子最好的“六一”禮物。

  這不僅是書,是孩子們經受生死考驗之後,生命繼續頑強生長的一本證明。

  5月17日,震後第五天,四川少兒社已經神速編輯一本《少年兒童地震防護手冊》。這本書從選材、篩選到“三審四校”,創下了建社28年出書的最快紀錄。5月17日當夜,兩萬冊還散發墨香的小冊子全部送到了各個災點。

  令編輯程婧波驚訝的是,當抵達災區江油時,他們沒有看到悲傷的場面。替代傷痛的是:秩序已經開始恢復,帳篷小學像花兒一樣在四處綻放。

  程婧波到了九洲體育館的帳篷小學,那裏有50多個小學生。他們每天從早到晚的課程就是唱歌。每節課前,大家起立,唱國歌。聊天時,他們會更多地講自己如何幫助別人的經歷。他們之中還有沒有找到家人的孩子。但是悲傷孩子的比例已經下降很多。“可以看出,他們正儘量把狀態調整到地震前的樣子”。

  “孩子們的堅強真是大人無法預料的,”程婧波感嘆道,“或許他們弱小的只是身軀,其實他們面對災難的承受能力是強大的──這確實超過成年人的想象”。

  “即使地震的陰霾還未散去,可是他們單純的心中已經有了單純的心願。他們會面對人們單純的微笑,儘管這種微笑催人淚下,但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80後”“90後”們

  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災區一片四週仍在冒煙的廢墟上,左臂受傷的3歲的郎錚被救出。被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的他,不忘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5月16日,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出現在鏡頭前。這個小哥哥已經背著妹妹翻山越嶺走了10多個鐘頭。

  今年13歲的喬康是德陽某中學初一學生。地震時已經跑出教室的他聽到教室裏同學們聲聲的呼救。本已逃出危險的他又重新回到教室救出了3個同學,自己卻被倒塌的房屋奪走了一條腿。

  彭州市通濟鎮小學三年級一班的學生高風,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不得不停課。這個年僅9歲的孩子和其他5名炊事志願者一起負責著彭州通濟鎮抗震救災指揮部200多名工作人員和抗災志願者的餐飲。只會洗碗的他,每頓飯都要洗200個碗。

  11歲的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地震時她正在6樓上課,經過短暫的考慮後就從6樓縱身跳下幸運脫險。然而沒有忘記救人的她又冒著生命危險跨進了隨時倒塌的教學樓。

  什邡市16歲的楊傑,在失去母愛後父親也在這場災難中失蹤。為等待這唯一的親人,7天來他風雨無阻,每天往返80公里路程,從沒放過每一具被搜救出的屍體。

  他説:“我不會放棄,那是我唯一的親人。” 在江堰醫療隊的志願者每天返回駐地的路上,經常能看到災區倖存的孩子們站在路邊,每天從早到晚舉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

  ──摘自天涯網熱貼《有一種微笑,叫做堅強》

  參與編寫該書的主力作者之一,是寫過《感動中國》系列的成都市作家陳磊。地震發生後,他的目光就幾乎沒有離開過電視畫面。那些面對絕望和死亡時表現出超常勇氣的孩子們讓他深深折服。“他們比我們想象的堅強”。他建議將原先的書名“感動中國,眾志成城”換成了現在的名字。因為這一次,“中國的孩子感動了全世界”。

  “我們不是要去重復災難──儘管有很多家庭被拆散,很多孩子顛沛流離,但回憶痛苦是沒有必要的”。陳磊希望,把這本書也給那些沒有受災的孩子們看,“災難是一場最好的教育。這對他們今後的道路也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

  這場災難和孩子們堅強地面對災難,也讓陳磊開始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那些具有爭議和詬病的“80後”、“90後”們。

  “我可能一直帶著有色眼鏡,‘誤讀’了他們。”

  陳磊的兒子還不滿18歲,但執意要去重災區做志願者。“國難當頭,我的心思只在災區。”他説。他所在的學校放了三天假,他和同學們一起到西南航空港搬運了3天救災物資。陳磊作為父親很驚訝:“他以前從來沒幹過這麼多活”。

  很多這樣的事例讓成年人們感到欣慰。他們説,“其實在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對於熱愛祖國、集體主義、樂於助人、先人後己的優秀品質一直非常重視。其實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就潛移默化接受了這些教育,打了很好的底子。是不是,我們平常只看到了‘80後’‘90後’們表面上的自私、冷漠、玩世不恭的一面?抹掉這些,他們美好的底色會顯露出來”。

  陳磊認為,“現在物質條件很優越,家庭又對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他們沒有釋放優秀品質的機會。這一場災難,把骨子裏的愛國熱情、捨己救人通通激發了!”

  災難,是一場最好的教育

  我心中有一個太陽,我心中有一個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總有一個聲音為我帶路,總有一個呼喚飄在我心上。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只要我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黯淡無光。

  ──摘自“帳篷小學”《愛在人間》歌詞

  5月24日,四川少兒社社長王建平帶領著她的編輯們第三次去了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收集素材。據她介紹,那個時候的北川已經變成一座廢城,加上他們在內,只有不到十幾個人。“偶爾的幾聲蟬鳴,將這座城市襯托的越發荒涼可怖”。

  “現在的孩子都是生長在改革開放後的獨生子女,生活非常幸福。別説災難了,磨難都沒有受過一點點。”王建平説,這場災難將中國少年兒童所具備的英勇頑強展示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説,是一場非常好的教育。她認為,一方面,對於那些災區兒童來説,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堅強的。“在這本書中,弘揚堅強動人的精神,對於這些孩子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力量;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未受災的孩子們來説,這對於他們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以後面對挫折磨難時如何選擇堅強,是很有必要的。

  選擇用紀實文學的方式來創作這本書,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呈現這些鮮活生動的事跡”。

  在王建平眼裏,“愛國主義和雷鋒教育是必要的。但無論開展多少愛國主義或雷鋒式的教育活動,都不如災難和災難後的重生具有心靈震撼的力量。”(實習生 王瀟瀟)

責編:孫潔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