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
新華每日電訊─獻給汶川: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過日子”,我們常挂嘴邊,而且有時會抱怨“過日子”的艱難。可是,當汶川大地震來臨的時候,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曾經為我們的“日子”可以一天一天平平安安地過下去而慶倖,災難似乎讓我們懂得了“日子”的珍貴。
然而,在災區,那些遭受地震磨難的人,重拾“日子”、重建家園的行為告訴我們:“過日子”其實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足可以讓人敬佩。
這是新華視點的一篇文章,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文中講到一位叫叫趙義富的老漢,今年61歲,家住大山深處。地震發生時,他和老伴是一路跌跌撞撞衝下山。可是,在安置點,從沒失眠過的趙老漢兩天兩夜合不上眼,滿眼都是喂養了6年的大紅馬,還有3頭牛、20多頭豬、16隻羊……
到第3天,天濛濛亮,老漢騰地從地鋪上站起身,對老伴説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給牲口們放生,讓它們自己找點東西吃。”
然後,他花3個小時一路爬著回了已經變成廢墟的家。從廢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喂了那些牲畜,用被砸扁的水桶取回兩桶水飲了他們,直到太陽偏西,才又爬回到安置點。
從這天起,每隔3天,趙老漢都要來回爬6個小時,回去喂一次牲口。
拚了命地回家照看牲口,趙老漢有著自己的打算:“馬喂起來要運輸,豬牛羊價格好了,年底能賣3萬塊錢。雖説家都毀了,可日子總要過下去!”
工人日報──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活著,日子就要過下去,和趙老漢一下,災區的許多人打從廢墟裏爬出來那時候起,就已已經在為過日子打算了。
記者在去汶川的路上,一位女子半道搭了他們的車。她説,她的家在水磨鎮,她是剛從都江堰看望了安置在那裏的父母、孩子,急著要趕回去。其實那裏已經沒有家了,房子全垮了。問她為什麼不與家人一起留在安置點,她焦慮地説:“地裏還有十幾畝油菜子和麥子,眼看過季節了,要回去搶收。雖説值不了幾個錢,可總是居家過日子的事。”
在北川的許家溝村,一位32歲的母親李春蓉。丈夫打工掙下了14萬元,一棟二層新房剛剛蓋好,就在地震中毀於一旦。李春蓉傷心地5天沒有吃進一口飯,可當聽説附近的村子有帳篷小學開學了,便四處奔波,希望把9歲的女兒趕緊送到學校讀書,她説:“孩子的學業不能耽擱。什麼都沒有了,咱還有人!”
中國青年報──爬出廢墟,他們再沒倒下
堅強不息的災區人民,爬出廢墟,他們就再沒倒下,過日子,他們魂牽夢繞。
中國青年報的這篇報道説到:北川縣城旁邊的景家山上遇到了正在翻山越嶺返鄉的農民鄧光兵説:“住在九洲體育館時,老是睡不好,晚上總夢見自家地裏的油菜子。我是農民,我不能讓種好的莊稼爛在地裏。”
人民日報──磚廠廠長的“重建夢”
種地的做夢都怕把莊稼荒了,辦廠的也想著儘管恢復生産。人民日報就報道了一個磚廠廠長的“重建夢”。
廠長名叫申維清,江油人,去年3月他接手一家虧損多年的磚廠,投資200多萬元運營剛兩個月,特大冰凍災害不期而至;今年3月重新開始運營後,又是兩個月,地震從天而降。磚廠損毀嚴重,損失至少百萬元。
然而,面對巨大損失,申維清説,企業畢竟比單個人、單個家庭的承受能力要強。記者採訪時他是第二次給災區送去物資:1000斤大米、60箱純凈水。
站在磚廠的廢墟前,這個四川漢子躊躇滿志,“磚廠肯定要重建,災後重建需要大量機磚,我們一定能夠造出高質量的機磚。”
人民日報──靠政府,更要靠自己
靠政府,更要靠自己。汶川地震的受災群眾再一次展示了他們的堅韌與堅強。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提到一位災民的話:受災了,就像一個人絆倒了要爬起來,有人扶你時,你自己也要用力支撐。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