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30日電 題:救人是天!──四川地震傷員大救治紀實
新華社記者周婷玉、吳晶、顧瑞珍
5月12日14時28分,天府之國,山崩地陷。一場8級強烈地震突如其來,短短80秒,數十萬生命被推到生死邊緣……
救人是天!
“儘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震後1小時,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隨電波傳到震區,傳遍全國。
進軍汶川、挺進北川……四川醫務人員緊急行動,各地救援隊伍向災區集結,與時間賽跑,與傷病抗爭,與死神展開激烈的生命搶奪戰。
急救:白色照亮生命的希望
“擔架!抬病人!手術!”從地震發生的那刻起,醫療衛生戰線就在這樣此起彼伏的急喊聲中,開始了這條大通道上生命之火的接棒。
12日下午3時多,四川省衛生廳組建的第一支應急醫療隊趕赴汶川受阻,得知北川災情後,當即向北川挺進。急救車隊隊長王永茂一路拉開警報狂奔,路邊山上的碎石砸在車上“劈啪”作響。“當時就想著能早一分鐘到就能多救一條命。”
13日零時30分第一支醫療隊在北川開始火速救援。
白色,照亮了廢墟,也成為傷員眼中的希望之光。13日清晨6時20分,當第三軍醫大學專家醫療隊趕到德陽市人民醫院時,醫院的樓道、廣場已到處擺滿了渾身血跡的受傷群眾。來不及作片刻休整,醫療隊全力投入了救治工作。
“傷員實在太多了,每天還在源源不斷地送來。”醫療隊隊長、西南醫院副院長郭繼衛告訴記者,一名從綿竹送來的傷員在廢墟中被掩埋30多小時後,送到醫療隊時由於顱內血腫已經深度昏迷。手術中,患者心臟三度停跳,但大家始終沒有放棄搶救,在經過長達3小時的緊張救治後,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同一天,都江堰第二醫院。一位正在救治傷員的醫生被問起家人的情況,眼眶含淚──兒子,還埋在廢墟下,生死不明。他忍著悲傷,堅守崗位,“我是醫務人員,救人要緊。”
17日19時29分。1名在廢墟中生存了5天的倖存者被送到第二軍醫大學抗震救災醫療隊。由於幾天沒有正常飲食,加上多處受傷,他已處於休克早期,急需實施綜合手術。但病人血壓偏低,心率偏高。是就地救治,還是轉送綿陽?這時已經是晚上,根據預報當晚有雷雨及余震,並可能有泥石流發生,轉送路途遙遠,途中安全無法保證。
“就地搶救!”隊長鐘海忠當機立斷。無影燈下,大家分工有序、分秒必爭;手術室外,心內科醫師已做好術後的循環管理準備,護士長安排好了術後重症護理。2小時後手術圓滿結束。
天災無法避免,救治絕不放棄!巴蜀大地處處都是白衣戰士爭分奪秒,忘死救生。“截!不截就沒命了!家屬不在,你簽字!有問題我負責!”21日晚9時許,解放軍第452醫院院長張聰衝著電話那端的骨科主任姚一民命令道。手術臺上,一名剛從震區送來的倖存者的斷臂已壞死變黑,正等待手術。
由於天氣的影響,運送重傷員的直升機架次一度減少,而聚集在映秀鎮的重傷員卻越來越多。“不能眼睜睜看著傷員在我們眼前失去生命!”從廣東趕來的醫生王小丹,將自己的被子蓋到傷員身上,把僅有的一瓶礦泉水放到傷員身邊。
生命高於一切。我們在採訪中看到,十幾萬人民子弟兵奮不顧身地從廢墟裏搶救生命,數萬名醫務工作者火速開赴抗震救災一線,參與搶救生命的接力。10多天來,全國醫療衛生戰線的救援人員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馳援四川,打響了一場與死神抗爭的戰鬥。
衛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地震災難發生以來,共有14萬多醫務人員進入四川災區一線參與緊急救援,四川全省各醫院共收治災區傷員約36萬人次,醫療救治隊伍已經覆蓋到災區每個縣鄉。
轉運:綿延千里的生命接力
醫院病人超員、醫療資源緊缺、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如何保障傷員的救治質量?看著醫院滿地的傷員,來自北京各大醫院的專家心急如焚。
15日晚,專家們圍坐一起,討論提高災區傷員救治質量、降低死殘率的計策和良方。“我們要盡一切努力,不僅要延續生命,而且要讓生命健全。”
痛在你身,急在我心。17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提出:要全力開展有序、有效的救治,保護傷員生命安全;統籌周邊省、市醫療資源,適度分流、轉運、收治受傷群眾。
重慶騰出5000張床位、陜西交來申請、雲南遞上請戰書……為災區傷員的生命安全,為四川減壓,為國家分憂,全國各地紛紛高舉雙手,向受災同胞敞開胸懷。
17日,重慶市衛生局55輛救護車從綿陽接走59名病情較重的傷員;
18日,43輛大巴車和近百輛救護車滿載著傷員滿載著愛由綿陽駛向重慶;
19日,首列轉送傷員專列載著206名傷員駛上新生的旅程;
20日,首趟運送傷員“愛心號”航班展翼,將36名重傷員以最快的速度護送至廣州接受治療;
……
一場傷員大轉運、大護送、大救治活動,一場綿延千里的生命接力在全國迅速展開,成為災後救治工作的又一壯舉。
截至29日,四川災區已累計轉送傷員8678人。衛生部決定,將轉送地震傷員的總數由原計劃的8000人調整為10000人,接收地為20個省區市。
“每過一輛救護車就能聽到一陣掌聲,我永遠忘不了進入綿陽時路邊群眾的眼神。”北京急救中心的萬立東説,“他們感覺到親人有救了。”
北京支援綿陽的73輛急救車17日運抵成都,途中,急救專家組就已討論出轉運方案:全部傷員分三類,傷勢較輕和生活能自理的,先轉運;在綿陽做過手術3天以上、還需進一步觀察和治療的,隨後轉運;受重傷和生命體徵不穩定、轉運容易出危險的,放在病情平穩後考慮。
“有一點原則不能變,要確保病人在轉運中的安全。”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説。
東航航班上,每位傷員手腕上都綁著一根藍色的腕帶,上面寫著病人姓名、病床號、病情等資料,這是華西醫院的護士醫生們連夜趕出來的,以避免傷員轉移走後出現差錯。
機艙的座椅拆了,騰出空間安放傷員,細心的機務人員還用繩索將擔架的四個角固定,防止飛機顛簸時弄痛傷員們的傷口;專列的每節列車都卸掉一扇窗戶,掀起所有的中鋪並用專業卡鎖鎖住,以便傷員直接上車安臥;飛機、列車上的急救設備配備齊全,以便進行及時的治療……點滴用心透出對傷員的守護和關愛,一切都是為了傷員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