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國道213線距映秀鎮3公里處,部隊官兵合力推一輛受困的救災車輛。
5月17日17時30分國道213線都江堰至映秀段道路打通以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時常造成道路中斷。部隊官兵奮力疏通受阻路段,確保這條通往重災區的公路“生命通道”暢通,救災物資能順利運抵重災區。 新華社發(張海峰 攝)
多年來,中國軍隊經常被西方描述為某種“威脅”。5月12日四川地震發生以來,11萬大軍奔赴救災一線,再次引得西方媒體紛紛高舉鏡頭。但這是一個全新的特殊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在他們的報道中出現了個人、出現了表情,長期被猜測、甚至醜化的中國軍人形象出現了其本來的樣子的回歸。
看廢墟中救人,也看軍事裝備
德國媒體大量運用了解放軍救災的圖片。有的流著汗水吃力地背老人,有的就地累倒,還有的含淚救援……柏林市民奧勒對記者説,他從沒看到世界上有這樣捨己救人、充滿人性的士兵。這讓他對中國軍人有了新的了解。
美國彭博社18日報道説,在這次地震災難中,中國軍隊反應迅速。中國軍隊徒步進入地勢惡劣的震中地區,被韓國《朝鮮日報》稱為“棄槍扛鍬的救援長征”。加拿大CBC電視臺5月18日的早新聞説,中國軍隊的反應速度和人員、裝備、物資投放能力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西方媒體不僅在關注救災工作,也把此次11萬大軍的集體亮相看作透視中國軍力的機會。英國《衛報》16日的文章一方面稱讚了中國軍隊的努力,一方面也認為,雖然中國“軍力強盛”,但缺陷也很明顯,比如缺乏保障複雜地形通過能力和野戰通信的足夠和有效裝備,給克服道路障礙增添了不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