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災難中又見白衣天使

CCTV.com  2008年05月20日 07: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這些天,整個世界將關切的目光投向四川。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頃刻間帶來了撕心裂肺的傷痛。

  “災區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在!”從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起, 79歲高齡的盧世璧院士已是第四次奔赴抗震救災的醫療前線。從接到解放軍總醫院通知到出現在南苑機場,身體硬朗的老院士僅用了1個小時。他隻身前往,在機場與大家一起吃完盒飯後,即隨隊伍飛往災區。“發自廢墟的呻吟刺痛著我的神經,作為一名軍醫,我要當救死扶傷的排頭兵!”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視生命高於一切的白髮教授,將風險、年齡等羈絆甩在身後。如今,奮戰在一線的解放軍總醫院287人的救援團隊中,除了骨科專家盧世璧和腎科專家陳香美兩位院士外,還有一個10人專家組,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52歲,平均年齡64歲。

  “只要一聲令下,我們就向當年抗擊非典一樣趕赴一線!”送走首批醫療隊後,北醫三院又接到儲備50名醫務人員赴災區的任務,300名志願者寫下請戰誓言,數小時內捐款8萬餘元。

  危難之時見精神。每當災害襲來時,就有白衣天使奮不顧身爭赴一線的身影。衛生部的醫療隊來了,解放軍、武警、公安的醫療隊來了,各省自發組織的醫療隊來了……目前,已有1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緊張工作在災區周邊的醫院和臨時醫療點。

  “我已經40多個小時沒有躺下了,中間做了幾個手術,我的同事田耘和曾岩也忙得腳不沾地。聽説下午有一次余震,不知是因為工作太專注還是我太遲鈍,竟然沒有任何感覺……”北京應急醫療隊骨科醫師王聖林在日記中寫道。

  “儘管工作繁忙而辛苦,吃、住、行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激勵著,忘記疲勞,甚至忘記饑餓,只想為劫後余生的傷員出份力……”北京應急醫療隊護士劉天嬌記錄時下心情。

  “我也很害怕,但我不能走。”當地震來臨時,成都軍區總醫院手術室裏,正在給患者做腦部腫瘤摘除手術的屈延主任及其助手們,沒有撤離,而是堅持做完手術。“誰不怕死,但如果明知自己跑掉患者就沒命時,只能與患者在一起。”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醫務工作者!危急之際,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用精湛的醫術與死神搏鬥賽跑,用“另一隻臂膀”托起生命的方舟。他們平實語言的背後,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是盡職盡責的操守,是悲天憫人的情懷,是直面生死的勇氣,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

  這種精神,我們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時見過,在抗擊非典時見過,在九八抗洪時見過。它所激發的大情大義,將使我們的民族愈挫愈勇、戰勝災難。(李曉宏)

責編:樊靜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