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家統計局今將公佈4月CPI 通脹形勢或更趨複雜

 

CCTV.com  2008年05月12日 05:33  來源:中新網  

  4月27日,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朗潤預測”顯示,15家國內外研究機構預計二季度我國GDP增速為10.5%,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CPI漲幅為7.8%,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 中新社發 追影 攝

  國家統計局今日早間將公佈4月份的CPI數據,但是,此前公佈的一些數據顯示,物價上漲已不再單獨源於食品價格上漲,非食品漲價因素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食品價格增幅減緩後的CPI上漲推手。

  漲價因素有所擴大

  在國家統計局發佈CPI數據之前,商務部和農業部已經提前發佈了相應的數據監測情況。由於天氣回暖和鼓勵增加供給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蔬菜、水果價格明顯回落,豬肉價格穩中有降,使得4月份食品價格降幅明顯。

  農業部的全國農産品批發價格日度指數顯示,從4月開始,該指數就一路下滑。到4月末,農産品批發價格月度總指數和“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月度指數已經恢復到今年1月份雪災之前的水平。

  “但市場擔心,非食品價格可能會成為此後支持CPI上漲的生力軍。”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在CPI的組成中,食品佔1/3的比重,而服務價格和住房價格也是推升CPI的重要因素。

  同時,翹尾因素也決定了今年4月份的CPI可能反彈。4月份的翹尾因素就達到了5.2%,僅次於1月份的5.8%,為全年的第二高值。市場預期,4月份的CPI將會同3月份持平或更高,約達到8.5%左右。

  4月份,國際市場的石油、煤炭和鐵礦石價格使得中國的PPI達到了8.1%。雖然這小於此前市場8.3%~8.4%的預期,但PPI仍處於上升通道中。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説,PPI的持續走高還將繼續傳導到CPI中。

  通脹更具全球背景

  另外,全球的通脹情況在加劇。今年3月,經合組織(OECD)區域內的CPI已經上升到了3.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就表示,全球通脹已再度出現,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

  有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認為,此輪席捲全球的通脹潮有其內在的原因,大宗商品繁榮或許並非人們先前想象的純屬泡沫。根據OECD的數據,在3月份歐元區的CPI為3.6%,而食品和能源的CPI也高達2%。

  嘉誠亞洲能源業研究聯席主管許翰斌就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説,此前有觀點認為石油價格高漲主要是金融資本推動和美元貶值造成的,但目前看來,石油價格的長期趨勢就是由新興市場需求顯著增長帶動,而供應卻缺乏彈性,石油價格遠未見頂。

  全球經濟在最近幾年經歷了一輪快速增長的階段,更為合理的看法是,目前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是經濟增長的後果,而不僅僅是對經濟持續增長的限制,所以應對通脹也是在為過去幾年全球經濟非均衡發展“埋單”。

  祁京梅對記者表示,輸入型通脹的影響在近來逐步加速,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是由市場所決定的,國內並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目前農業産品價格漲幅已經處於高位,公共服務價格的漲幅被政府所控制,如果工業産品的價格繼續提升,由結構性通脹轉向全面通脹可能性在加大。

  反通脹已成調控首要目標

  面對國際國內的壓力,最近一段時間,政府高層多次明確強調了目前防範通脹是政府的首要目標。

  4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就著重指出,國內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價格總水平仍處於高位。而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日前明確指出,中國的貨幣政策更加關心反通貨膨脹。

  高盛(中國)的經濟學家梁紅和宋宇認為,鋻於通脹率居高不下、實體經濟活動的強勁增長勢頭,以及商業銀行放貸意願和能力沒有減弱,政府會保持緊縮立場以穩定通脹預期。如果實體經濟活動或貨幣信貸增長強于預期,政府可能會推出進一步加息等新的調控措施。

  相對於央行目前主要採取的抑制通脹的手段,魯政委建議説,財政政策應當為此設計一個激勵相容的、可持續性方案;否則,試圖單純通過控制漲價的模式進行價格調控,由於不利於未來供給的增加,因而在穩定通脹預期上將不具有可持續性。

  當然,政府的限價調控措施對緩解CPI的增長已經見到了成效。因為4月PPI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的漲幅其實稍低於市場預期。

  魯政委對此分析説,PPI低於預期的漲幅依然顯示上下游間的成本推動傳導效應非常有限,造成這種傳導效應弱于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對成品油、電力價格的調控。他認為,價格調控雖然可能會在短期內扭曲市場價格,但卻有利於穩定價格上漲預期,為增加供給贏得時間。(汪時鋒)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編:王玉西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