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一套服務系統 一次政務變革--廣西以政務服務信息化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查
新華網南寧5月10日電(記者王勉 向志強)一個行政審批項目,自行政審批人員接受了申請人材料,系統就會根據承諾的時間倒計時。沒限時辦結,系統就會發出紅色預警……
記者日前在對廣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研時了解到,廣西正在進行的政務服務改革,不僅將62個行政審批的窗口單位“捆綁”在一起辦公、共用一個系統,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行政審批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工作作風,打破以往行政“審批割據”,杜絕了行政審批腐敗。
打破62個窗口單位的“審批割據”
“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包括政務服務業務通用軟體、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監控平臺、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和服務行為視頻監控系統。
自2007年9月份以來,廣西從自治區本級開始,一直到14個市、96個縣區的政務服務中心都通過“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辦理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實現行政審批全過程“統一標準、無差異服務”,並通過“橫到邊縱到底”的行政審批及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審批的流程和效能進行“曝曬”。
記者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辦公大廳看到,住房公積金、建設、工商、衛生等62個窗口單位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工作著,1475項行政審批事項都通過“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進行……
“這些點代表著各個市縣的政務服務中心,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狀態,比如,紅色表示超時,黃色代表預告要超時等。一個事項從申請人提交材料時,系統就根據承諾時間自動倒計時,不及時辦理系統就會提示,當事人就會被問責。”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鐘穗説,“過去這60多個具有審批職能的窗口單位都使用自己的系統軟體各幹各的,現在通過這一系統改變了多年來形成的‘割據’局面,真正建立起規範行政審批服務、監管和評估體系。”
由於實現了從諮詢、申請,到受理、審批、辦結和取件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同時窗口又得到充分授權,目前辦理審批事項的環節大大減少。“以前辦證,不請客送禮很難辦,2000年我辦了一個衛生防疫證,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今年我投資200萬元建設的扶綏百盛購物中心,所有證件在一星期內就辦完了。”從1995年開始就到廣西經商的浙江溫州客商陳勝利説。
在監控室,透過“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的顯示屏記者看到,一張電子錶格詳細列著政務服務中心當日的業務辦理情況,包括所有審批事項從諮詢到申請、受理、審批、辦結和取件等全過程各個環節的情況。任意點擊一項進入,即可查看此項業務詳細清單,包含業務內容、負責部門、辦理時限、處理結果等。
政務系統既“掛號”又“看病”
“説實話電子政務是個老話題,很多地方很多部門都在搞,但是要麼是部門內的,不通用;要麼是做做樣子,在政府服務中心‘接了活’,依然按照老辦法去做。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從開始建立這個系統時,就要求站在促進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和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高度,遵循方便、通用、實用的原則。一句話,內容第一。”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信息處處長楊儉説。
從自治區開始到各個市、縣,所有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事項,一律進入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各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紮根”于政務服務中心,統一開設窗口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
自治區工商局在政務服務中心的“首席代表”劉偉林説:“只要不是太大的事情,最後由我這個‘首席代表’決定是否批准。”劉偉林説。
據了解,除重大、複雜事項需提交有關機構研究、領導審批外,其餘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均可在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窗口受理、審查、批准、辦結,基本解決了過去服務窗口“只掛號、不看病”的問題。
三項制度確保政務系統推廣“一帆風順”
“‘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從本身來講,性能優良、設計合理、操作性強,問題是如果不能廣泛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一切都是白搭。”楊儉説。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這三項制度猶如“尚方寶劍”,確保該系統推廣“一帆風順”。
首問負責制,比如各市縣各部門的領導,如果不及時推廣使用該系統,監察部門就有權對其進行問責。限時辦結制要求所有審批事項從諮詢、申請到辦結、取證的全過程,都要嚴格按法定辦結時限和承諾辦結時限辦理完畢。對於超時的,主要負責人和承辦人都將會被問責。
“這一系統真正實現了審、監、管分離,使得行政審批辦事程序和所需條件明確公開,從而在源頭上防止了行政審批腐敗。那種吃拿卡要、暗箱操作的不正之風在電子監察的全過程監督下得到了有效遏制,不再是以往的事後監督。同時,由於實行‘統一標準、無差異服務’,大大節約了資源,降低了行政成本。”自治區紀委監察廳負責人説。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承諾件,平均法定辦結期限是22.42天,而自從應用“政務服務及監察通用軟體”系統之後,承諾件平均實際辦結時間目前已經縮短到4.31天。
責編:王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