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聖火傳遞過程中,發生了數起少數“藏獨”分子和反華勢力衝擊奧運火炬和運動員等辱華事件。對此,海內外的愛國人士尤其是青年,紛紛站出來,給予了強烈譴責和抗議。與此同時,也有人作出了不理智的舉動,引起了很大爭議。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有何不同?兩者的邊界在哪?
在世界各國的辭典裏,對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有著不同的解釋,不同的學者對這兩個概念也有著不同的認識。所以,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既是歷史的又是具體的,既是政治經濟的又是文化的,既是價值追求又是行為方式。應該説,民族與國家是兩個相互交錯但並不相同的概念。民族主要體現種族、心理和文化的特徵,而後者則更多是一個地域、法律和政治的概念。要使這兩者完全吻合,即在一個法律和政治實體的國家中,只能有同一種族、文化、語言乃至宗教都完全一致的國家公民,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是日本這樣一個被認為是單一民族的國家,也仍然存在著一些數量極少的少數民族。
一般説來,愛國主義是指對自己所歸屬的那個廣義民族和那片國土的熱愛及眷念,對自己所屬文化及基本價值觀的認同。而民族主義則是指對一個民族的自我意識與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優越感。愛國主義是國家意識的最高體現,民族主義則是民族意識的最高體現。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單一民族國家則寥寥無幾。因此,雖然民族主義在近代各國、各民族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至思想文化領域都廣泛地存在,但是,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中,國家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主權單位,其作用更加重要,愛國主義所涵蓋的範圍更加廣泛,其意義也更加重大。
從心理情感上來講,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神聖、崇高的美好情感,會形成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成為強大的精神動力源泉;從道德層面上來講,愛國主義是逐漸內化形成的被民族成員普遍認同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既體現為社會輿論,也體現為實踐行為;從社會實踐層次來説,愛國主義源於民族成員的社會生産生活實踐,會形成統一的行動,成為推動國家、民族、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民族主義無論作為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還是作為實踐行為,它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都是本民族利益,並在這個基礎上來觀察、認識和處理族際關係的。因此,它在對本民族利益強烈關注的同時,容易導致對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視甚至否定。這決定了民族主義具有兩重性:一定範圍內的民族主義,是一種正當合理和必然存在的社會意識和群體情感,它是族群在競爭中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動力,它的最高形式可以表現為愛國主義;但超出了一定範圍的民族主義,不但不能體現為愛國,反而可能誤國甚至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産生衝突。從歷史與現實來看,民族主義的非理性偏差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民族沙文主義,體現為強烈的本民族優越感和排斥其他民族的特性,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法西斯主義。二是民族保守主義,即用文化的民族性排斥外來文化的先進性,其結果是民族文化精神日益萎縮、狹隘,喪失活力。三是民族虛無主義,即全盤否定民族文化傳統,一味用外來文化的先進性排斥文化的民族性,從而喪失民族之根。因此,民族主義既可能導致愛國行為,也可能導致背離愛國的行為。
當今中國正在致力於和平發展。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如何弘揚愛國主義,努力培育理性的愛國情懷,防止非理性民族主義的滋生;如何在培育國家自覺意識的同時,避免出現民族自大主義、虛無主義等不良傾向,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實現這一點,需要厘清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尤其是與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的邊界。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是民族主義負面價值的生産者,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特別需要警惕和批判的對象。其新的表現形態有大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等。如,有些民族國家以鄰為壑,視相鄰或相關民族如同水火,不惜用武力甚至恐怖手段加深民族仇恨,其極端民族主義傾向已經成為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脅。中東地區戰火不斷,恐怖事件層出不窮,就是明證。有些多民族國家或大民族體系出現了民族分離主義趨勢,許多民族尋求獨立建國,成為新的世界紛爭的導火索。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與非理性的民族主義絕不相類。愛國主義作為人類的普世價值,其核心既是對國家與民族大義的忠誠和奉獻,也是對世界上其他國家與民族的平等對待與相互尊重;而非理性的民族主義,則往往是在對其他民族貶抑和排斥的基礎上,形成對自身的過度認同。當前,由多民族構成的我國,經歷改革開放的偉大30年,正開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的舞臺。在這個進程中,我們需要大力提倡愛國情懷,倡導心繫故土、忠於祖國和振興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也應分清愛國主義與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的界限,從而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夠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的國家才能夠真正團結和強大起來。(仲立新/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責編:趙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