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剛
最近一段時間,西方一些反華勢力借北京奧運之機,掀起了一股誣衊、詆毀中國的惡浪,種種刺耳之音紛亂嘈雜,讓我們又一次感到,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缺乏了解,正在把西方輿論引入一個偏執的誤區。
前不久,好萊塢有個著名導演放棄了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藝術顧問,記得他當時在接受邀請時曾表示,將努力學習、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後來他學了沒有,不知道。但這話我們記住了,因為説得有些道理。如今,“全球化”這個詞已經成了最時髦的詞彙之一,中國與西方的經貿往來也走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西方一些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卻仍然沒有太大長進。某些“逢中必反”的人之所以還有市場,就是利用了更多人的無知,特別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缺乏了解。
多年來,不少西方人養成了一種習慣,總以為自己走過的路就是別人也應該走的,久而久之,他們對別的國家,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就不那麼在意了。他們在自己“製造”的那一整套歷史觀中觀望世界,這就難免會陷入自以為是的誤區,輕則不懂裝懂,容易上當受騙;重則會患上偏執的心理症,就像某些人只要一看到中國人愛國,他們就會特別難受一樣。對這些人來説,最好的療法莫過於了解一些中國的歷史。
比如“西藏問題”。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人”原本就包括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他們之間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相互影響,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今天的漢族本身就具有眾多民族影響的深刻印記。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才稱為漢族。不了解“中國人”的結構,就不大可能了解西藏問題,就容易把漢族與藏族割裂開來,就容易被達賴集團或是別的什麼人所欺騙和利用。
再比如中國人的愛國熱情。不錯,中國是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這和多次舉辦過奧運會的西方國家不同。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第一次”在中國人眼中具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面對近代中國的屈辱過去,它非常自然地讓每一位中國人聯絡到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尊嚴。只有學一點中國的近代史,才會理解為什麼遍佈五大洲的海外華人是那樣殷切地期盼北京奧運的到來,才會理解中國人的愛國主義與一些西方人搞的奧運政治化有著什麼樣的本質不同。
無知是滋生偏見的土壤,而了解歷史才是治療偏見的良藥。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這是一件好事,佔全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民能夠逐步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進步。不過,要想理解現在的中國,就不僅僅要看到中國的變化與發展,也要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後者是理解前者的基礎。
很多西方學者都認為,中國的發展將會對21世紀的歷史形成重大影響,那麼,為什麼就不能從學一點中國歷史入手,來理解這個重大影響呢?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西方再不嘗試著去學一點中國的歷史,重新構造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而是繼續按照自己原有的思維方式去觀察、評論中國,他們的誤讀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責編:趙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