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發改委就中國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答記者問

CCTV.com  2008年04月17日 12:18  來源:CCTV.com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和國務院專項規劃編制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日前已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信息化“十一五”規劃,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部規劃的編制背景和定位。

    答: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信息化工作。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六大提出將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作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舉措。十七大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對推進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要求我們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方針,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研究、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開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已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

    該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明確了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發展重點,是新階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問:當前信息化發展的國際國內形勢具有哪些重要特點?

    答:從國際發展趨勢看,信息化正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難得機遇和重大挑戰。全球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加劇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對國家競爭力對比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競相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與行動計劃,力圖搶佔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信息技術重大突破孕育著生産力的新飛躍。信息化突破時空局限,開創了技術創新和生産力發展的新局面。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革命勢頭更加迅猛,微電子技術向納米級、集成系統方向的發展加快,計算技術向超高性能、網絡化方向演進,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和傳輸能力持續躍升,通信和網絡技術向寬帶、移動、融合方向發展,模擬信息技術正全面向數字信息技術轉變。信息技術與生物、空間、納米等技術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新一輪技術變革蓄勢待發。技術創新不斷催生新理念、新應用和新産業,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生産力發生質的飛躍。

    在全球信息化進程中,我國正處於從被動應對向自主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加緊實施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強化信息技術創新,已成為支撐現代化建設、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必然選擇。

    從國內發展實踐看,信息化正在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全面滲透和深入應用,不斷推動社會生産力邁向新高度,顯著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和工業化水平。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將極大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生産要素。“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迫切要求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深度開發生産、流通和其他經濟運行領域的信息資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水平,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在知識生産、利用、傳播和積累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

    信息化正在成為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信息網絡日益成為拓寬群眾參與、傾聽群眾呼聲、溝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安全生産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迫切要求社會信息化與經濟信息化並重並舉、協調發展。要切實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減少信息化水平在不同地區、領域和社會群體間的差距,普遍提升國民信息技能,使全體公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在新階段新起點,必須充分利用有利的國內國際發展環境,準確把握全球信息化的發展脈搏,積極應對信息安全挑戰,抓住歷史機遇,推進國家信息化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問:請您介紹一下“十一五”信息化發展的基礎。

    答:“十五”期間,我國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成效日漸顯現,為“十一五”時期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十五”期間,互聯網用戶數年均增長37.6%,2005年達到1.1億,普及率超過8%,寬帶上網用戶數快速增長,2005年總數達6430萬;廣播和電視的人口覆蓋率2005年分別達到94.6%和95.9%,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1.28億;電話用戶數年均增加1億,2005年達到7.4億,居世界首位,全國97.1%的行政村已通電話。信息網絡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第二,信息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十五”期間,信息産業實現收入翻兩番,2005年達到4.4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4%提高到7.2%;電子信息産品出口額由2000年的552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2682億美元;移動電話、程控交換機、彩色電視機、計算機等主要産品産銷量位居世界第一。信息産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骨幹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第三,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裝備製造、能源、建築等工業領域的信息化改造步伐不斷加快,服務業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深化,信息技術與傳統産業的加速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力量。電子政務和社會事業信息化成效顯著,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逐步提高,信息化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文化傳播方式産生了深刻影響,促進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提出了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初步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了密碼保障、電子認證、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應急災備等辦法和相關標準。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網安全管理得到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究和産業化取得明顯進展。

    第五,信息化發展環境顯著改善。組建了新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制定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出臺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一系列指導意見,發佈了軟體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政策。電子簽名法頒布實施,信息化立法工作持續推進,標準體系逐步完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基礎網絡和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低,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問題比較突出,“三網融合”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重建設、輕應用問題比較嚴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深度不夠;信息産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有待突破;信息化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相關鏈結:

1/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