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擬推夸父計劃發射3顆測日衛星

 

CCTV.com  2008年04月16日 18: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科學時報4月16日報道 “在涂傳詒院士的主持下,‘夸父計劃’已經順利完成了預研究階段的任務,正在積極籌備轉入下一階段的技術攻關,之後會在技術攻關的基礎上爭取國家的工程立項。”

    這是近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夸父計劃”辦公室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前理事長肖佐向《科學時報》透露的消息。目前“夸父計劃”已順利完成背景研究的任務,爭取在論證評審通過後,轉入下一階段的技術攻關。

    “嫦娥給了我們很大信心”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舉國歡慶,也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深空探測能力驚嘆不已。

    “嫦娥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對我國進一步建議中的幾項深空探測很有意義,當然也為‘夸父計劃’再發射、測控等方面奠定了極好的基礎。”作為“夸父計劃”積極的推動者和參加者,肖佐對嫦娥一號成功發射感到由衷的高興。

    與“嫦娥計劃”不同的是,“夸父計劃”是鎖定太陽的深空探測計劃,又稱為“空間風暴、極光和空間天氣”探測計劃。該計劃將由一顆位於日地系統第一拉格朗日點(也稱L1點,即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平衡點)的衛星“夸父A”和兩顆沿極軌共軛飛行的衛星“夸父B1”、“夸父B2”組成綜合觀測系統,將用於連續監測太陽劇烈活動及其導致的日地空間環境連鎖變化的全過程。

    “雖然夸父衛星的對地距離比嫦娥一號衛星遠了4倍,但是嫦娥一號在測控方面所使用的50米大天線,我們也會充分利用到。”肖佐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夸父計劃”的原創性科學思想和基本概念是在2003年1月24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關於推動空間天氣研究座談會”上,首先由北京大學涂傳詒院士在同肖佐、張永維總師和中國科學院魏奉思教授討論的基礎上提出的。隨後,“夸父計劃”預研成為由北京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重點項目,並有國內外有關科技專家大力支持和參與。此後,國防科工委組織了相關評審。根據國防科工委建議,以“夸父計劃”為基礎,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劉振興院士建議的“風暴計劃”進行了整合,叫做“夸父─太陽風暴、極光和空間天氣計劃”。

    肖佐告訴記者,“夸父計劃”的科學目標是觀測空間天氣事件從太陽到地球的整體連續變化現象,揭示控制日地空間系統的基本物理過程,提高空間天氣災害預報的準確度,服務航天通訊等高科技活動。

    其科學意義表現在:“夸父計劃”將對日地空間天氣系統的兩端──太陽大氣和地球空間──進行前所未有的時空連續、多層次的成像觀測,完成從太陽大氣到近地空間完整擾動因果鏈的探測,通過多方面的首創性監測,實現日地系統端到端的整體、連續成像觀測。並預期在日地系統的能量及擾動的耦合機制如太陽爆發先兆、太陽風的形成機制等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原創意義的突破性進展。屆時,“夸父計劃”將與其他空間計劃一起進入以探測日地空間整體行為為標誌的空間探測新紀元。

    據了解,由於2012年將是下一個太陽活動峰年,2012年至2014年太陽活動將會很強烈,因此“夸父計劃”三顆衛星建議在這個時間內發射,主要是為觀測到新的日地物理現象,進一步揭示日地空間風暴機理,監測行星際擾動傳播,為災害性空間環境預報提供觀測數據。初期飛行時間將為2至3年。

    “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給了我們很大信心,我們相信‘夸父計劃’也將不負眾望。”肖佐説。

    技術攻關是關鍵

    肖佐介紹,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和國防科工委背景研究項目的支持下,北京大學會同中國氣象局、中國科技大學和中科院空間中心在科學背景、科學目標以及為實現科學目標要求配置的有效載荷(主要是科學儀器)等方面開展了全面的預先研究,目前這一預研階段已順利完成。

    肖佐説,目前,由18個評審委員(包括11位科學院院士和7位空間界資深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已完成對“夸父計劃”科學目標進行的評審。

    2007年6月1日,《“夸父計劃”科學目標及觀測項目論證報告》評審會在京召開。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和國防科工委副司長王克然分別在會上致詞,北京大學涂傳詒院士作了關於“夸父計劃”科學目標和觀測項目的論證報告。評審組通過討論,一致通過“夸父─太陽風暴、極光及空間天氣計劃”科學目標及觀測項目論證報告,並建議“夸父計劃”儘快立項發射。

    “夸父計劃”工程論證由東方紅衛星公司&&,會同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合作)、中科院空間中心等共同完成。目前,已對有效載荷對工程的要求、軌道設計、運載與發射、地面測控和測定軌、地面數據接收、衛星設計等進行了全面論證並已順利完成,主要結論是:在我國嫦娥一期的基礎上,實現“地─月”之間的測控技術基礎已具備;在我國嫦娥二期和深空站建設完成之後(2011年),“夸父計劃”所需的基礎技術條件將全部具備。

    完成預研階段的任務後,“夸父計劃”將進入另一個重要環節,即技術攻關。目前,涂傳詒、肖佐等科學家已對關鍵科學探測儀器(有效載荷)的研製、夸父A星的軌道設計與實現技術、夸父A星的深空自主運行技術、夸父B星的高精度姿軌聯合控制實現技術等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例如,夸父A所要到達的L1點位於日地連線上,距地球150萬公里,目前,只有NASA和ESA為數不多的航天器,如SOHO、ACE、ISEE等飛行器到達過L1點。

    夸父A衛星選擇哪種運載工具、轉移軌道才能到達距地球約150公里的L1點;選擇何種方式保持衛星軌道在L1點上;夸父A衛星如何實施遠距離測控和通信;L1點通信距離上屬於深空範疇,如何在深空條件下實施對衛星的測控和數據傳輸通信……這些都是夸父A衛星實現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夸父A工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夸父B衛星飛行任務目標是實現一天24小時、一週7天連續觀測北極光的分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夸父B有兩顆同樣的衛星組成:夸父B1和夸父B2。這兩顆衛星的軌道要位於同一極軌上,呈共軛飛行狀態,遠地點高度6個地球半徑,近地點0.8個地球半徑。選擇什麼運載工具和發射方式是夸父B衛星工程要解決的關鍵技術。

    “衛星的發射、軌道設計、遙測、遙控都需要有詳盡的設計,不過,在現在初步的方案設計中,我們認為我國是有這個能力的,關鍵是如何把它組織好。”肖佐説。

    “除此之外,整個‘夸父計劃’都採用成像技術,它所使用的一些特殊成像儀器都要作技術攻關,如中性原子成像儀、太陽白光日冕儀。”肖佐介紹説,由於地球的外層空間有一些中性的氧原子,需要用現在的成像技術把其速度分佈形成為圖形,以確定在太陽有擾動時,外層空間到底是如何響應的,但是由於中性原子本身通過交換原子以後可以成像,所以這裡涉及一些新的成像技術方面的難點。

    肖佐介紹,在有效載荷的研製方面,現在已有不少研製單位報名參加,它們已通過不同的渠道申請到了基金,在作積極的準備。“下一階段我們會通過招標的方式最終確定選擇哪些單位研製這些儀器。” (中國新聞網 張巧玲) 

責編:馮曄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