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學舉:困難群眾生活最後一道保障網基本編織成形

 

CCTV.com  2008年03月09日 11:57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  3月9日1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副部長孫寶樹和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常務副部長李立國,就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答記者問。
專題:2008年全國兩會

    CCTV.com消息: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請問民政部兩位部長,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能否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最新進展?另外,這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和有待於完善的地方?下一步的舉措是什麼?

    [李學舉]我首先可以闡明這樣一個觀點,古今中外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生活困難、需要政府和社會救助的困難群眾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所以,政府和社會對這部分困難群眾進行救助,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溫總理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宣佈,在我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這個體系是一個什麼樣的體系呢?概括起來可以這樣來表述,這就是:它是一個以城鄉低保制度為基礎,以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災害緊急救濟制度、醫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為主要內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以臨時救助制度為補充,與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救助這樣一種制度。

    下面,我可以回顧一下這五年來有些重點制度進展的情況。

    第一,社會救助體系有了制度保證。目前已經建立了九項制度,這九項制度包括:

    一,城鄉低保制度;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三,災害應急救濟制度;四,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五,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六,臨時救濟制度;七,住房救助制度;八,教育救助制度;九,司法援助制度。

    可以這樣講,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現在在城市,對困難群眾符合低保標準的,已經實現了應保盡保,在農村已經實現了困難群眾制度性的保障。五保供養是實現了制度性的轉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是從無到有。所以,這九項制度已經成為解決困難群眾的一種長效機制。

    第二,社會救助資金有了可靠的支撐。現在來看,低保資金的籌措機制日漸健全,中央和地方對城市低保補助資金不斷增加。從2003年到2007年,全國低保資金由151億增加到275億,其中中央財政資金由92億增加到160億。另外,為緩解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生活帶來影響,2007年,中央財政還緊急安排了23.6億元的物價補貼。

    從2006年6月開始,我國農村普遍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當年中央財政安排了30億補助資金。2003年--2007年,中央財政還累計補助地方醫療救助資金59.7億元,其中2007年補助了33.4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133%。

    2003年--2007年,民政部又會同財政部安排救災資金224.39億元,其中2007年又大幅度提高了災害救助標準。房屋補助從每間300元提高到1500元,各類生活救助補助從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新增設了旱災救助補助項目。

    這五年,還廣泛開展了社會捐助,共有28億多元,衣被5億多件次。 

    第三,困難群眾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五年來,城市生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平穩運行,也逐漸在規範。低保對象做到了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保障對象基本穩定在2200萬人左右。2007年達到了2271萬人。保障水平從149元提高到182元,年均增長了44.4%,低保對象月人均補貼標準由58元提高到102元,年均增長15.2%。今年2月份統計,補助的標準已經達到了123元。

    此外,我們還極力推行分類施保措施,對低保對象中的殘疾人、重病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都給予重點幫扶,適當提高他們的補助標準。農村貧困農民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制度性保障。2007年底,全國低保對像是3451萬人,平均低保標準為每人每年840元,平均補助水平為每人每月38元,基本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鄉均等覆蓋。

    農村五保供養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目前,五保供養已經完成了由農民集體供養為主向公共財政保障為主這樣的體制型轉變。2007年五保對象已經達到了525.5萬人,比2003年增長了68.5%。集體供養124.2萬人,佔23.6%。集中供養人員每人每年的標準是1953元,分散供養的是1432元。另外,這五年民政部還啟動了“霞光計劃”,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農村五保設施的建設,改善了五保對象的居住條件。

    城鄉醫療救助從無到有,現在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農村醫療救助從2003年開始啟動,2006年基本涵蓋了所有涉農縣(市、區),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從2005年開始進行試點,2007年已經有90%的縣(市、區)建立了救助制度。2004─2007年,全國醫療救助累計人數2364.7萬人,支出資金87.2億元,其中2007年達到了1171萬人,比2006年增長了111%。

    受災群眾的困難得到了有效援助,2003─2007年緊急轉移受災群眾5520.8萬人次,救助的受災群眾4億人次,恢復重建民房856.8萬間。另外我們還健全了救災社會捐贈的動員機制,受益人數達到了1.5億人次。

    上述所説的內容,可以用“三個基本”來概括:一是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二是困難群眾生活最後一道保障網基本編織成形;三,困難群眾溫飽問題基本解決。

    當然,我國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的時間不長,特別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著城鄉和區域不平衡的問題。我認為下一步應該要繼續完善和加強的工作包括:第一,抓好各項救助制度之間的完善和銜接,讓社會救助的各項制度能夠發揮整體的效益。第二,逐漸提高救助水平。目前在一些地方,救助的標準和補助的水平還不高。我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救助的標準和補助的水平是應該逐漸提高的。第三,要加強規範和管理,讓社會救助工作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公正,使社會救助真正惠及到困難群眾身上。

    另外要研究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比如介於城鄉低保邊緣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困難群眾,他們按照低保的標準,還不能成為低保對象,但他們又有很多實際困難,現在我們要加大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採取了一些臨時救助辦法來解決這些人的實際困難。

責編:劉亞姝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