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大型橋梁。早在1983年,就已經提出構想,而因為種種原因,20多年前的建橋項目,昨天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經過一天的閉門磋商,粵港澳三地就融資安排達成共識。
最終確定的三地投資比例為:香港佔50.2%,內地佔35.1%,澳門佔14.7%。融資安排的確定使大橋建設進入操作階段。下一步將加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修編,同時啟動投資者招投標準備工作。
李妙娟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我們提前在2008年就(把項目) 列入我省的重點項目計劃中, 就是想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
規劃中的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梁,大橋全長59.6公里,大橋主體長29.6公里,設計標準為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00公里。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將從三、四小時縮短到幾十分鐘。
除了融資安排達成共識之外,港珠澳大橋核心部分的地質條件勘察工作也已於本月22日正式啟動。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報道。
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工程補充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查明橋隧區的不良地質和特殊性岩土的分佈範圍、性質等各項數據,為大橋建設方案的確立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承擔此次勘察任務的設計院將在150天內完成這次勘察任務。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黨委書記 田道明:主要難度應該説在它的自然環境比較複雜 船比較多, 環境保護要求比較高, 協調難度比較大。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海中橋隧主體工程隧道長6.7公里,由四個通航孔橋非通航孔橋組成,隧道與橋梁相接處修建兩個長1公里的人工島。
這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大型橋梁,在1983年就由香港合和集團提出建造設想,當時叫伶仃洋大橋,後來命名為港珠澳大橋。至今25年了,期間,這座預計耗資300多億元人民幣、涉及中國兩個經濟特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的跨海大橋,圍繞着建與不建、誰來建等問題,多次山窮水盡,又多次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俗話説“好事多磨”,用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上實在是合適,可以想見這座“多磨”的大橋一旦建成,將會對港珠澳及泛珠三角區的經濟建設帶來不小的拉動,也將對此地人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