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安徽廉價出售高速公路高價贖回 官員獲利4000萬

CCTV.com  2008年02月29日 07: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從“更高層批示,要求維持穩定。回購才順利進行”可見,一些地方政府也被捆綁在這個利益鏈條上。“三方共贏”形成的利益集團,已然能根據自利的原則來確定收費公路的方向:在騰挪轉讓之間,一條政府還貸公路,就搖身一變為經營性公路。

  ──李斌

  “安徽19億元出售高速公路後僅兩年又以35.8億購回”(《新京報》2月28日)。這條新聞,承接的是審計署前天公佈的今年第2號文件所披露的對18個省市收費公路的審計結果。審計報告對此項交易的定性是“違規壓低評估價格,低價轉讓……又違規高價收回。”而筆者以為,這條新聞的價值在於以鮮活的事例,還原了讓民眾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的收費公路所締結的利益鏈。

  但是某些利益相關者顯然不這麼看。他們自己算賬的結果,要麼是過去在公路低效益時低價賣出是划算的,收回則等於“節省了30多億”;要麼認為違規轉讓經營權反倒使得國家、地方政府和民企都獲得利益。幸好,只要曾經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公眾,總會了解一點質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世上本沒有什麼永動機,所謂的“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結果”,也只是一個黑色幽默和蹩腳辯解而已。

  首先,最為顯而易見的,就是在“合巢蕪”經營權的來回收購中,它的原本應該被終止的收費期限被巧妙地延長了,帶給民眾的是額外增加的28年收費期限。其次,這10多億的差價,是因為那家民企通過投放維修資金、精明經營所獲得的自然增值嗎?“在高速路被賣之前,當時高速路收益已經開始以每年40%遞增”的説法顯然值得玩味。他們在手裏倒來倒去的都是數據合同,真正轉嫁到民眾頭上的卻都是真金白銀。

  其間,還有一個不得不説的“買辦”角色──當地經貿委系統的一位幹部。如果僅僅是“牽線搭橋,參入談判”這麼簡單,那麼他能夠以100美元就得到那家民企3%的股份,並通過“35.8億購回”獲得4000萬元人民幣,這種“神話”得以上演的幾率有多大?難道我們該艷羨他的市場經濟眼光和敏銳洞察力嗎?

  幾年前的“朗顧之爭”鬧得沸沸颺颺,在這場持續多時的大討論中,關心産權交易中國資流失問題的公眾,至少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國有資産流失”的根源主要在“賣”不在“買”,在官不在商,在“國”不在“民”。正如秦暉先生所指出的,國資交易的蹊蹺處就在於:賣方常常並不求高價!為什麼?第一因為賣的不是他自家的東西,第二是他的權力不受制約,公眾過問不了價格。

  而交易中有太多的疑竇讓公眾無法釋懷:低價出售之前的收費還貸狀況如何?原來賣高速的錢流向何處?現在買高速的錢又打哪來? “低出高進”,恐怕不僅僅是決策失誤違規操作,乃至官商勾結損公肥私這麼簡單,還有重復設套重復收費的妙處。也就是説,在這個“低出高進”的遊戲中,還有一個大敗虧輸的第四方──民眾。他們的錢都被“三方”共贏了。

  只要看過相關報道,就會發現:記者接觸到的僅為參與這個高速公路經營權低價轉讓和高價收回過程的幾個“阿貓阿狗”, 更高層的相關領導一個也沒露面。換句話説,記者沒有找到真正“説話管用”的官員。但是,就是這樣幾個小角色,也敢肆無忌憚地挑戰公眾認知指鹿為馬,可見高速公路收費站所構築維繫的利益鏈條其穩固程度。從“更高層批示,要求維持穩定。回購才順利進行”可見,一些地方政府也被捆綁在這個利益鏈條上。“三方共贏”形成的利益集團,已然能根據自利的原則來確定收費公路的方向:在騰挪轉讓之間,一條政府還貸公路,就搖身一變為經營性公路。

  因此,在這場以公共財政與民眾負擔為目標的博傻遊戲中,地方政府和民企當然沒有損失,甚至有巨大的收益,不僅可以再斂取20多年的通行費,還可能通過隱蔽分肥造就身家千萬計的富豪高官。至於“國家”?如果説12個億隻是一個空洞的數字,那麼“國家”就只是一個虛幻的名詞。真正的損失是讓人看清了如何從代表民眾的公共利益轉變為貪官的墊腳石。正如審計報告所揭示的收費公路弊病那樣,它的所有負擔都由社會盡數分攤,它的全部利益取自一個個納稅人,它現時及未來的風險卻由全體國民承受。

  現在的問題是,收費公路的一切流弊已經足夠清楚,國家審計署的報告把個中的種種貓膩都暴露在陽光之下,可沒有相應的制度規範和執法介入,恐怕也難以擊破諸多利益相關者借“路權”鋪“財路”的黑色幽默。 信息時報

責編:趙德禮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