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右)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台北支局支局長石井利尚專訪,最近《讀賣新聞》刊登了這次專訪的詳細記錄。柯承亨在接受專訪時還稱,解放軍海軍90年代末期的跨島鏈長航,平均每年一至二次,但近兩年來,每年次數愈來愈頻繁,平均高達五、六次。
CG圖片:解放軍“飛豹”戰機低空海上出擊,發射高速反輻射導彈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台灣軍方很少公開談論雄風-2E巡航導彈,但是最近,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表示,臺軍需要該型巡航導彈,以便在大陸攻臺時,為美軍介入戰事贏得時間。
據防務新聞2月11日報道,柯承亨對日本讀賣新聞表示,不否認台灣有該型導彈的發展計劃,但是否完成不便透露,只能説,該計劃正在研發,雄風-2E巡航導彈的射程不能對外公開,但它不會用作打擊諸如上海和香港等民用目標。
雄風-2E巡航導彈由台灣中山科學院1998年開始研發,鋻於大陸的1300枚短程彈道導彈瞄向台灣,台灣需要發展一種可以進行火力壓制的戰術岸基導彈。據報道,雄風-2E巡航導彈可攜帶400公斤的彈頭,射程超過600公里,主要用於對抗大陸的導彈攻擊。雄風-2E巡航導彈的2008年生産預算資金被凍結,曾于1997年至2004年供職于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的台灣問題專家石明楷説,有跡象表明,美國政府已向台灣方面施加壓力,使之在大規模生産雄風-2E巡航導彈之前暫停該項目。
柯承亨説,研發雄風-2E巡航導彈旨在遲滯大陸的攻擊,直到美軍前來支援。大陸正在增強在戰事突發時防止美軍干涉的能力,臺軍必須等待美軍部隊趕到後,一同作戰,因此,有必要獲得一種可靠的能力,以對大陸的導彈、雷達陣地以及戰機跑道展開反擊,遲滯大陸的進攻。他還提到,大陸正努力將台灣海峽變成“中國的內海”。從軍事上講,大陸將在2015年前建造一艘航母,2020年前建造更多航母,大陸還在增加潛艇遠洋戰備巡邏的次數,劃定防空識別區,而且,大陸軍機更加頻繁地越過臺海中間線,每年達五六次,而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只是每年一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