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信息時報訊 “大學生全部住在校內,學校必須按規定提供住宿”。這種“中國特色”的高校管理模式曾經讓其他國家的大學生十分羨慕。那麼,海內外高校的宿舍管理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
近日,廣州大學華軟學院的師生們赴港對此進行調查發現,兩地在住宿管理上存在極大的差異,於是師生們發出呼聲,內地高校能否學習香港高校宿管的一些經驗?“宿舍不僅可以睡覺,更可以當第二課堂,發揮更重要的功能!”
考察
香港高校宿舍管理模式
此次考察,華軟學院的師生們重點考察了香港高校住宿的管理模式。他們發現,兩地高校的管理模式很不一樣:內地高校統一規定學生全部在校園住宿,並且學校也必須按規定提供住宿,但大學生們校外租房居住的卻很多;而在香港,大部分高校實行“書院”制或“舍堂”制,學生是不要求強制性住校的,要想住宿,學生必須提出申請,申請的人遠多於可提供的宿舍。
與內地大學宿舍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不同,香港的宿舍不僅可以睡覺,更是學習的課堂。幾所香港高校的組織形式各有特色,香港大學實行的是“舍堂”制,源於英國,歷史悠久。香港中文大學實行的是“書院”制,比較出名的有崇基書院、聯合書院、新亞書院等。
建議
內地高校能否適當改革
老師們指出,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成”人“立”世的準備期。在學校,師生的共同生活,學生之間的密切交往,才有大學精神的傳承。
但目前廣州高校的情況呢?以大學城為例,下課後老師們紛紛坐班車回到市區,將學生們留在“鄉下”,成為“大學生城”,由學校保安管理。就算有的高校會安排有老師住校,但是去宿捨得主要是剛畢業的輔導員老師,並且“下宿舍”成為了一件事情、一個特別要安排去做的工作。
正如此次前去調查的老師所言:“內地學校雖然也十分重視大學宿捨得“管理”,但這種管理,主要是紀律上、安全上的考慮為主,比如,準時熄燈,準時斷網。學生們無法在老師指導下開展各種活動,更不可能在宿舍生活中,與教授們交流、相處。”
對此,老師們表示:“我們是否能夠探討這樣的可行性:改變現有的學生住宿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宿舍,使大學的宿舍充滿吸引力,讓學生把宿舍作為溫暖的家,就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把學校比喻為父親,負責學生的學習、研究、提供個人發展機會,而把書院比作母親,讓同學們在大學裏面學會做大學集體的一員,進而作社會的一員。”
香港高校宿舍七大特色
宿舍也是學習的課堂
在香港,學生宿舍不僅僅是學生休息和睡覺的地方,也是學生活動、學習和娛樂的場所。學生對自己的宿舍樓有明顯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學生宿舍管理的內容除了日常的管理(中國內地的“看門”、維修、更換鑰匙等工作)外,還作為第二課堂開設的地方,並建立了一套宿舍教育的體系,包括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等等。而在內地高校,學生很少在宿舍娛樂,多數是睡睡覺。
學生活動以宿舍為單位開展
學生活動以宿舍為單位開展,譬如聚餐、球類活動、社團活動等。通過這些可以讓學生從身邊學到一些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在內地,大多以社團為準搞學生活動。
教授、老師當宿管
宿舍管理人員往往是由比較高層次的教授或者老師擔任,這些老師喜歡和學生接觸,喜歡和學生溝通,自願報名參與宿捨得管理,部分老師都是兼職宿舍管理的,有的老師甚至申請住在學生宿舍,這樣方便和學生溝通。在內地,高校宿舍派專職的宿管員,教授根本不可能管宿舍。
宿舍也負責發放獎學金
中文大學宿舍都是書院式的管理,有完整的行政架構。從院長到舍監,都是由高學歷的老師擔任,甚至還有獎學金,住在這裡的學生可以申請這裡的獎學金等等。
學生可以參與宿舍管理
學生參與宿舍管理,參與宿捨得佈置,學生可以選擇在宿舍舉行各種活動,也可以為宿舍管理提供建議,並參與進來。在宿舍周邊的墻上,並不是白花花的墻,而是許多帶有個性的海報、張貼畫、裝飾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自己裝扮的。這點與內地學生有相似之處。
宿舍由學生自己申請
宿舍不是由學校安排的,而是由學生自己申請。學生可以申請跟誰住,或者自己申請住在哪,學校則只需要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進行安排,像中文大學那樣的書院形式,學生在申請某一個書院的時候,會比較書院的獎學金、管理、活動、特色等等後才申請某一個書院。
宿舍佈局像一個家
除了日常的居住外,通常還設有自修室(有的是24小時的)、廚房、活動室、休息處等等地方,讓學生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內地高校鮮有廚房、活動室之説。時報記者 薛冰 通訊員 景燕春
責編:王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