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先改戶籍?還是先改附加制度?

 

CCTV.com  2008年01月30日 07:25  來源:新華網  

  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説出了自己的夢想:讓自由的人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

  戶籍改革本身並不複雜,但附加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相關社會經濟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利益分配格局卻是錯綜複雜的。

  

  

  在人口大國從失去遷移自由到重獲遷徙自由漫長而緩慢制度變遷史。

  農民,是這一歷史中的沉重名詞。

  如何使他們享以國民待遇,成為改革30年後政府制度探索的核心點。

  

  

  戶改之辯“導讀”:

    -----政府應當以戶籍改革為契機,進行平等權利的制度變革。

   戶口是表?還是根?

   先改戶籍?還是先改附加制度?

   捆綁?還是剝離?

   一步取消戶籍?還是先解決2億農民工?

   是全國一盤棋?還是先進行地方試驗?

  

    半個世紀前,通過戶籍等一系列制度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城鄉之間形成壁壘森嚴的界限。多年來頑固的戶籍政策雖未完全把農民擋在城市之外,但是城市、農村兩種人的待遇差別和相關制度安排,還是大大消解了這一群體完全進城紮根的可能性。中國以農村供養城市的模式高速完成了工業化,代價是城鄉間越拉越大的發展鴻溝。顯然,這一過程伴隨著巨大的制度不公和成千上萬個體利益的被掠奪。

    而今,世界上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面對全球最大遷徙潮的同時,又面對如此重大的消弭城鄉、區域差別的歷史任務。

    一切,可以從看似單純的戶口政策的變革上,找到線索。

    “大戶籍改革”,歷史契機也許就在眼前。

  

      戶口背後有什麼?

    戶籍改革之所以進展緩慢,附加到戶口上的各種利益、隱藏于戶籍制度背後的各種制度才是根本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真實原因就是公共財政拒絕遷入人口的侵佔。”以北京為例,在就業方面,政府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大都需要北京戶口。在教育方面,外地人口子女到當地正規學校上學得交兩三萬元左右的擇校費。

       戶籍制度“本位”:

  戶籍管理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項重要的國家行政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政府職能部門通過對公民基本情況的登記管理,確認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證明公民的身份,方便公民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通過戶籍登記,為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施包括治安管理在內的各項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數據及相關基礎性資料。

  

  

     一個深度改革的樣本:

    ------鄭州戶籍改革受挫反思 文件後需深刻製度變革

      緣起

    2004年1月到8月間,在全國多個地方放開戶口遷移管理的背景下,鄭州市政府決定,在戶籍制度上進一步放開,實行按固定住所落戶、放開親屬投靠的直系限制。據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一位人士介紹,當時政府並沒有下達專門的文件,但是記得市局領導同志曾經表示,來投親靠友的,只要看不出是假材料,就可以放行。

     問題

    但到當年秋季新生入學時,鄭州發現市內各學校憑戶口入學的兒童暴增。然而,建新學校的速度趕不上新增學生的速度。很多學校的班級增加到90多人,正常的學校管理難以維繫。

    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人士回憶説,當時由於老人可以免費在鄭州辦公交卡,免費公交卡的發放數量曾嚴重超出計劃。

      受挫

    迫於城市管理的壓力,鄭州市在2004年8月停止了按固定住所遷移登記、放寬親友投靠的戶口新政,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的人士説,此後的戶口遷移登記,執行的是2001年以來一直執行的需就業、購房等條件落戶的管理制度。

     反思

    公安部門在戶口登記和遷移管理上的改革,最多只能對社會問題的解決形成推動作用,而由人口流動而形成的對相關人口的工作、生活的公共服務問題,只有通過其他相關公共管理部門的改革得到解決。像社保、醫保,由於各自進行的管理體制的改革,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早已經脫離了戶口制度,而公共教育的公平問題,也同樣是不可能靠戶口登記的改革得到解決的。

1/8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