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房消費模式的轉變決定房價的未來
在我國房地産業轉型過程中,業已形成了一種背離國情的居民住房消費模式,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和浪費嚴重。當前過多地對“房價是否形成拐點”的討論並無多大的意義,真正要解決的是:加快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産市場體系,形成成熟的房地産價格形成機制。
不可否認,經過長達數年的宏觀調控,影響和決定居民住房消費模式的因素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但我國房地産宏觀調控和産業發展模式轉型任重道遠,當前的根本之策是:重構住宅市場價值體系,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結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居民住房消費模式的變革,實現住房消費多元化的新格局。而這一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至少還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宏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黃石松 陳紅梅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房價的爭論再度形成熱點,去年10月以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高檔住宅“價跌量減”的現象,北京、重慶、廣州等城市年底出現了土地供給(特別是保障性土地供給)放量的現象。一些媒體和機構預測房價的拐點已經來臨。包括萬科董事長王石也坦言:“我承認樓市拐點確實已經出現了。”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包括華遠地産老總任志強認為,這只是短期的局部現象,是某些企業和個別項目應付年底資金短缺的市場行為,當前的現象只是房價長期快速上漲後的短期的局部回調。
筆者認為,過多地對“當前房價是否形成拐點”的討論並無多大的意義,我們真正要解決的是:如何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産市場體系,形成長期穩定的房地産價格形成機制。在科學、合理、健康的房地産市場體系沒有形成之前,房地産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始終是不穩定和錯位的,居民對住房消費的預期將始終受政策和輿論的影響而模糊和易變,房價始終是令人難以琢磨的,它往往會和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初衷和人們的美好願望開玩笑。
相關鏈結:
更多精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