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剛剛過去的2007年,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依然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在胡錦濤主席的2008新年致辭當中,改善民生也是一個重點內容。在這些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國家在2007年出臺並實施了很多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那麼,這些舉措實施之後,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又碰到了哪些問題和困難呢?從今天開始,360度將推出《民生調查》系列節目,為您揭示在民生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現象。今天我們先來關注教育問題。2007年,在教育方面有一項重大的舉措,中央財政安排了"兩免一補"資金181億元,免除全國所有公辦學校近1.5億名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按理説,這項好政策應該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追捧,但在河北省易縣卻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銀河小學學生:老師好,老師好。
記者:你看我們到這裡每個孩子都會親切地叫你一聲老師好。
記者:看到誰要叫老師好啊?
在2007年新學期開學的時候,校園裏這樣熱鬧的場面是包括銀河小學在內的13所易縣民辦中小學沒有料到的,因為按照兩免一補政策,就讀公辦學校的學生最多可以享受免除學雜費、書本費和住宿費補貼,加起來有150元左右,而就讀民辦學校的學生不僅不享受這些,還要交納各種學習費用一年近2000元,顯然,民辦學校在招生方面並不具備優勢,可招生結果卻出人意料。
記者:今年學生人數,我是指新招的學生,多了呢,還是少了呢?
易縣民辦宏岳初級中學校長 劉彥彬:多了。
記者:多了多少?
易縣民辦宏岳初級中學校長 劉彥彬:每年都在遞增,今年多了得有四五十人。
易縣民辦藍天小學校長 楊波:今年生源更多了。
記者:多了多少啊?
楊波:今年咱們的學生人數啊突破1100人。學校可以説是招生情況爆滿。
從1996年易縣創辦第一所民辦學校至今,易縣民辦教育已經覆蓋從幼兒園到職業高中各個階段,學校遍及一半鄉鎮,在校生人數超過16000人,相當於公辦學校在校人數的1/4,而且這個比例還在繼續增加。
記者現場:在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的情況下,招生人數不減反增,幾乎是我們走進每個民辦學校得到的答案,像上黃蒿村這個不大的小村莊,他們自己有自己非常好的公辦小學,但是這裡已經有十六七個孩子到私立小學去讀書,這是為什麼呢?
易縣上黃蒿村 村民 楊坡:好幾裏地,一個村,你像我們這兒廠子上班啊都早,大街上車水馬龍,早晨一塊走,你就根本不放心孩子。他也不是説這公辦學校不好,不是這麼回事,你不放心,你畢竟是沒人管。你上學沒人管,放學了還沒人管。
易縣上黃蒿村 村民 張麗英:七八歲的小孩吧,一早一晚送了去上學,特別冷,孩子還得送,像我們這一般還得上班,也沒有時間送他們,照顧他們。
記者:晚上還得接回來?
易縣上黃蒿村 村民 張麗英:晚上接,中午都回來,特別不方便,像這冬天也冷,下雪路也滑。
公辦學校不辦住宿是家長們轉而投奔民辦學校的重要原因,像當前多數農村地區一樣,由於農業稅減免和兩免一補的實施,縣鄉財政供養教師辦教育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易縣也加快學校佈局的調整壓縮,小學從515所撤並到了178所,中學從 37所撤並到了29所,多數農村孩子,特別是有超過一半家長還是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面臨着上學路途遙遠回家沒人管護的困難,於是民辦學校全部興辦寄宿,以此吸引生源。
責編:程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