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講話

 

CCTV.com  2007年12月12日 19:34  來源:CCTV.com  
專題:“嫦娥一號”探月行動

專題:CCTV4嫦娥奔月

    詳細內容:

    [吳邦國]現在請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助理李春來發言。

    [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助理 李春來]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作為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為有幸參加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這一偉大工程感到非常驕傲,為有幸親自完成第一幅月圖的信號接收、數據處理和圖像製作感到十分自豪。

    在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中,我們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的研製、建設和運行工作。這是我國第一個深空探測地面應用系統,既涉及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無線電通信、信號處理、網絡通信、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等高新技術,也與天體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空間科學等基礎科學密切相關。

    中國科學院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利用基礎科學研究的長期積累和人才優勢,精心組織,頑強拼搏,確保了地面應用系統建設的質量和進度。對國家天文臺來説,這是第一次組織航天型號任務,參加任務的一線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且絕大多數從事的是基礎科學研究,轉入航天工程領域,既是一種跨越,更是一種挑戰。

    我們雖然嘗盡了酸甜苦辣,但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新方法,深刻體會到了“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系統工程著眼全局、大力協同的集體主義精神,領會了嚴細慎實的工作作風,在研製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練就了一支善於學習、能打硬仗的隊伍。

    研製建設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地面應用系統,首次需要攻克的難關是,如何接收到“嫦娥一號”衛星的探測數據。月球和“嫦娥一號”衛星距離地球有40萬公里之遙,普通地面站天線接收不到“嫦娥一號”衛星的信號,必須研製新的大口徑天線和高靈敏數據接收系統。

    研製40米以上的大口徑天線,在我國還是第一次。在短短的3年多時間裏,我們與天線研製單位大力協同,自主創新,克服了重重困難,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迄今為止我國口徑最大的50米和40米天線的設計、研製和調試,建成了密雲和昆明兩個數據接收深空站,保障了月球探測數據的接收,併為將來的行星探測奠定了基礎。

    月球探測工程是我國首次開展對地球以外按天體的直接探測,是世界科技領域的前沿項目。面對這一全新領域,我們不畏艱險,勇於創新,逐漸確立了我國月球科學研究的基礎體系和探測數據的處理方法,建成了月球和深空探測數據處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和科學研究基地,保障了月球探測科學數據的可靠接收、正確解譯和深化研究。

    11月20日16時49分,地面應用系統接收到了“嫦娥一號”衛星傳來的第一軌數據,原始數據實時快視圖像非常清晰。當時地面應用系統運控大廳工作的每一位參試人員,無論是身經百戰、白髮蒼蒼的老領導,還是剛入隊伍的航天新兵,無一不露出欣慰的笑容,無一不流下激動的淚水!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嫦娥一號”衛星還將運行一年,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和科學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做好有效載荷在軌運行和探測數據的接收工作,精心處理探測數據,組織各有關方面的科技力量,深入開展月球科學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科學效益,為我國月球及深空探測和科學研究事業、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王超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