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事實上,“志願者”這個稱謂,從出現到現在只有30多年的時間,它還有一個稱謂是“義務工作者”,指的是“那些利用業餘時間,不為任何報酬參與社會服務的人”。比如,我們熟悉的國際醫學護理界的先驅南丁格爾、還有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加拿大外科醫生白求恩等等,都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在他們身上,同樣體現着“志願者”的精神內涵。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著名胸外科醫生,偉大的國際共産主義戰士。1938年3月,白求恩率領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國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投身於抗日戰爭的最前線。白求恩以年近50之軀,忘我地投入救治傷員的工作,繁忙時竟持續工作達69個小時,連續為115名傷員進行手術治療。在一次為傷病員施行急救手術時,白求恩受傷的手指不幸被細菌侵入而感染惡化,終因醫治無效,於1939年11月12日逝世。白求恩的精神,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是無私的奉獻精神。白求恩,被人們讚譽為"國際志願者"的楷模。
1971年,為了動員更多具有獻身精神並有一技之長的志願人員,幫助發展中國家儘快實現其發展目標,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正式成立。
1985年,第40屆聯合國代表大會通過40/212號決議,確定從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為"國際志願者日"。
這一天,許多國家都集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宣傳和倡導志願者為社會義務服務的重要作用與奉獻精神。國際志願者日作為國際志願服務活動的重要標誌深入人心。目前全世界的各類志願者人數已經達到3億至5億人,志願服務時間每年累計超過150億個小時。
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團中央等單位發起的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北京成立,通過組織和指導全國青年志願服務活動,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提高青年的整體素質,為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做出貢獻。
十幾年來,我國各行各業的青年志願者參加扶貧、教育、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達1億多人次,累計服務45億多小時。1996年以來,已有1萬多名青年參與了"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以定期輪換的方式到207個貧困縣開展為期一年的基礎教育、醫療衞生、農業科技推廣等志願服務。每年暑假有近百萬大中學生深入貧困、受災地區進行短期服務。全國有250多萬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得到志願者的經常性服務。
據統計,目前中國志願者人數約有8千萬,其中以青年、尤其是大學生佔了大多數。全國已建成2.4萬個志願者服務站,初步形成了由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以及30多個省級協會和眾多市縣級協會共同組成的全國志願服務網絡。
在志願者參加的各項活動中,奧運志願者是特殊的一種。早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已經出現了900名奧運會志願者。這些志願者以匿名的方式在國家機構、俱樂部和奧組委等機構做一些外圍的輔助工作,從此開啟了奧運志願者的序幕。
責編:張托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