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我國的慈善事業從1987起步,到2006年國家民政部門(包括慈善會系統)全年共募集慈善捐款約80多億元,慈善事業呈現蓬勃發展。 |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1987年,75歲的白芳禮老人靠著蹬三輪車的收入開始資助貧困學生。當時,這一舉動,讓很多人褒貶不一。
之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公募基金會相繼成立,一場“慈善總動員”拉開了大幕。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慈善事業被正式寫入了中央文件。
在印度洋海嘯等多次重大災難中,署名“微塵”的無名英雄數十次向災區捐款。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選擇慈善作為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慈善不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人人可慈善”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2006年,民政部在全國範圍內評選“中華慈善獎”。哺育漢族棄嬰十年的新疆維族老人阿不力孜和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李嘉誠等十多名獲獎者同時站在了領獎臺上。
慈善行為的方式層出不窮。“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動,鼓勵旅遊者多背一公斤文具和書籍來幫助落後地區的孩子;中央電視臺“慈善1+1”大型電視公益行動利用現代網絡,使點對點對接慈善需求與捐助的高效公益模式成為現實。
80億元:
2006年,國家民政部門(包括慈善會系統)共募集慈善捐款約80多億元,其中,通過政府渠道募集的有35億元,其餘為各類慈善組織或個人募捐。
責編:石光輝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