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京擬新建“姊妹橋”為南京長江大橋減壓(圖)

CCTV.com  2007年10月17日 06:45  來源:東方早報  

   

 歷經近40年風雨,南京長江大橋交通壓力越來越大。CFP圖

    早報記者昨日獲悉,南京規劃在長江大橋附近新建一座過江通道,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預計明年年底動工,最快2011年通車。該市建委城市建設與發展研究室高級經濟師陸玉龍表示,該橋選址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上遊2公里左右,定位為大橋的“姊妹橋”,將與大橋一起承擔該市市內交通的功能,從而有效緩解大橋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

    超過設計能力3倍多

    被譽為“20世紀南京唯一可與中山陵齊名的偉大建築”的南京長江大橋已歷經近40年的風雨───1968年12月,這座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雙線公鐵兩用橋竣工,使火車過江時間由過去靠輪渡的1.5小時縮短為2分鐘,迅速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命脈之一,在華東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從1990年代開始,大橋的通行量逐日增加,到2002年前後已處於日夜超負荷運轉狀態,年通過總重量達2億噸,日均機動車流量高達6.3萬輛左右,超過設計能力1.5萬輛/日的3倍多。橋面損壞嚴重,近年來雖不斷大修小補,卻日益顯得“不堪重負”。

    二橋、三橋愛莫能助

    目前,南京已有大橋、二橋、三橋3條過江通道,南京長江過江隧道的建設也在進行中。但南京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楊濤認為,二橋、三橋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大橋減負,卻不可能大幅減少車流。“目前大橋通行車輛中90%以上是為了滿足市內過江的需要。”隸屬於南京鐵路分局、主要負責維護修理的大橋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崔培德解釋,大橋連通主城區與浦口區,南端是市中心,主城區車輛不可能繞道而行。

    陸玉龍認為,目前南京過江通道的建設有“捨近求遠”的弊病:二橋位於大橋下游11公里,三橋位於大橋上遊19公里,“在建的過江隧道位於大橋上遊約10公里,都遠離主城,主城內交通依然主要由大橋承擔”。陸認為,只有在大橋不遠處建過江隧道或橋,專門通行城市交通車輛,才能幫助大橋減壓。

    收費瓶頸制約初衷

    正是由於專家學者的不斷呼籲,在大橋附近新建一座“市內橋”的項目才得以“上馬”,目前該市已經成立了該市第五座過江通道───緯三路過江大橋籌建辦。根據初步規劃,該通道在長江大橋上遊兩三公里處,全長9.5公里,將與該市地鐵4號線同步進行,與該市快速內環線相連接。

    一面是大橋不堪重負,另外一面卻是二橋、三橋“吃不飽”───日通行量只有設計能力的一半左右。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教授張恒平認為,出現這種問題的關鍵在於收費:“大橋收費站搬離之後,市內交通從大橋通過不需要交費,而二橋、三橋是要收費的。”由於目前國內重大項目建設常常選用“BOT”模式,一旦緯三路過江通道也採用“BOT”模式來建設的話,為了收回投資、建設、維護的成本,項目公司就會對過江車輛進行收費,但這樣的話車輛還是會選擇免費通行的長江大橋,緩解大橋壓力的初衷也將難以實現。

    專家建言

    老橋可輪休重煥生機

    去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橋梁專家公開建議“炸掉南京長江大橋,徹底疏通長江黃金水道”,此言一齣,引發了全國範圍內關於長江大橋“存廢”的大討論。在此背景下,此次南京方面在大橋附近規劃一條新的過江通道格外引人關注。對此,陸玉龍表示,大橋主要部件質量、性能仍然“好得很”,遠沒到“退役”轉為觀光功能的時候,“至於炸掉,那更加不可能了”。

    張恒平教授認為,在“城市橋”的功能實現替換之後,大橋可以進行封閉大修,對橋基體料進行更換,排水系統、橋面系統、路桿護欄全部重建,“這樣這座已經不堪重負的特大橋梁才可能真正地重煥生機”。據了解,目前南京市建委項目儲備中心正在對大橋維修方案細節進行推敲。

責編:王玉西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