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周濟:十六大以來教育系統重點做了八個方面工作

CCTV.com  2007年10月16日 17:12  來源:新華網  
專題: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教育部長周濟在十七大新聞中心記者招待會上説,黨的十六大以來,按照黨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教育系統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重點做了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致力於使所有農村孩子都能上學讀書,重點加強和發展農村教育,推動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全面普及和鞏固提高的新階段。大力推進國家西部地區實現“兩基”。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滿足了200萬寄宿生的學習、生活條件。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建成遍及全國農村的遠程教育網絡。積極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6年春季,西部地區和中部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5200萬學生免除了學雜費。

    2007年春季,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全部免除,惠及1.5億農村學生和他們的家庭。進行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國家財政保障範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大幅度增長。修改頒布了《義務教育法》,對各級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責任、素質教育的實施、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等作出了法律規定。2006年,全國“兩基”人口覆蓋率提高到98%,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3.58%。

    二是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實現了職業教育辦學思想的重大轉變。通過組織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著力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中等職業教育持續快速發展,2007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將超過800萬人,在校生規模將達到2100萬人,基本實現了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的目標。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是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不斷增強高等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能力。切實把握髮展節奏,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不斷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明顯擴大。全面實施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積極開展教學水平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綜合、人才匯聚的優勢,堅持走産學研結合發展之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繼續集中有限財力,加強重點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增強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

    四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深入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招生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把加強學校體育、提高學生體質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務,切實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要求,廣泛開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素質教育進入到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五是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通過採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高度重視教師培養培訓,大張旗鼓地表彰優秀教師。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高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取得顯著成效。從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了師範生免費教育。

    六是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了教育信息化的應用。遍及全國農村學校的遠程教育網絡基本形成,使全國共計約1億多農村中小學學生通過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七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建設。

    八是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問題。通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不斷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每年資助500億,受助學生2000萬”。通過這一政策的落實,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認真做好進城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全面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努力建設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

責編:李星池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