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特稿:百姓感受十六大以來大事──做夢也想不到

 

CCTV.com  2007年10月13日 22:10  來源:新華網  
專題:喜迎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實現了”

    ──百姓感受十六大以來大事

    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 10月8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黨的十六大以來大事記》。對這個大事記記錄的這些大事,老百姓更是有著切身的感受,他們的經歷、故事、慨嘆,是對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生活巨大變化的生動詮釋。

    農民工鄧良軍:咱們孩子沒輸在起跑線上

    大事:2007年8月31日 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舉行。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講話指出: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資料圖片:2007年9月1日,北京中關村三小四年級10班的學生在開學當日溫習功課。當日,北京市近120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年。新學期開始,在北京市城八區公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具有本市戶籍的學生將免交雜費,城八區內農村戶籍的學生還同時免交教科書費。由於此前北京市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已執行免收雜費的規定,北京市將實現義務教育階段雜費全免,惠及學生的總數接近90萬人。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39歲的鄧良軍在成都幹收荒匠已經12年了,每天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吆喝著收廢品。雖然辛苦,但今年他最擔心的兩個孩子的升學問題都如願得到了解決:12歲的小兒子到成都名校樹德實驗中學讀初一,16歲的大女兒也到成都讀了中專。

    鄧良軍是四川德陽中江縣李都鎮人,兒子女兒原來都在老家的學校讀書。他欣慰地説:“能把農村老家的孩子接到成都這個大城市來讀書,和城裏孩子一起受教育,這在5年前做夢都不敢想。要説我們這些農民工最高興的大事,就是咱們孩子沒輸在起跑線上。”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在成都,城鄉統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絕非僅僅是農民身份的轉變,更在於讓城鄉居民共享城市的公共資源,包括教育資源。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陳國維教授對黨中央高度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更深的感觸:“我們學校貧困大學生佔總數的20%,都可以獲得國家貼息的助學貸款。前些日子,物價上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為了保證學生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高校對學校食堂加大投入,確保飯菜質量不下降。僅我們學校就投入了40多萬元。”

    回想起自己十多年前上大學時的經歷,陳國維教授唏噓不已:從助學貸款到伙食補貼,確保受教育的權利不受貧富干擾;從就業指導到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到基層工作,爭取學有所用,人盡其能。國家正在努力為大學生提供各項服務。(記者周俏春、秦亞洲報道)

    青藏鐵路像一條五彩哈達,給我們帶來多姿多彩的生活

    大事:2006年7月1日 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一列火車駛過藏北錯那湖邊(2006年7月20日攝)。2006年7月1日,全程1142公里的青藏鐵路開通。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來,實現了線路基礎穩定、設備質量可靠、列車運行平穩。青藏鐵路安然度過了全線開通運營以來的第一個夏、秋、冬、春,經受住了不同季節天氣的考驗。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我有了工作,解開了全家人的愁疙瘩。”藏族姑娘拉珍高中畢業後在家閒了三年,去年一傢俬企老闆因看好青藏鐵路通車後帶來的“火車商機”,救活了她所在的拉薩市桑木村青達陶瓷廠,周邊30多位村民成為這裡的工人,拉珍被聘為營銷部開票員。她數著新領的工資掩飾不住內心喜悅:“工人的月薪都在1500元以上,這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國家耗資300多億元興建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為西藏人民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草甸連天,白雲舒捲;雪山耀輝,牛羊遍野。藏北風光“濃縮點”當雄縣當曲卡鎮的“白蓮度假村”迎來一批又一批遊客。“遠處是雪山,近處有河流,前面是青藏公路,背後是鐵路大橋。”主人多吉興奮地告訴記者,青藏鐵路開通之初他便發現遊客常常在這裡流連忘返,今年夏天他投資1萬多元搭起9頂帳篷開“牧家樂”,幾個月下來為他帶來6萬多元的收入。

    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扎諾介紹,去年全區有2.9萬名農牧民參與了旅遊經營服務,人均年收入5300多元,同比增長153%。今年參與旅遊服務業的農牧民增至4萬多人,估計收益將更為可觀。

    青藏鐵路通車後,來青海旅遊的外地人比起以前多了。很多外地的遊客都是坐飛機到西寧,遊覽完塔爾寺、青海湖等景點後,再轉乘火車到拉薩。

    被譽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器”的青藏鐵路,也擴大了西藏百姓的活動半徑。隨旅行團乘火車到內地遊玩歸來的赤來旺姆老人説:“以前總覺得重重大山阻隔著通往內地的道路,現在坐火車就像跨越門檻一樣容易。青藏鐵路像一條五彩哈達,給我們帶來多姿多彩的生活。”(記者賈立君、葉超報道)

   “我們用無私和無畏戰勝了那場災難”

    大事:2003年4月13日 國務院召開全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會議。4月14日,胡錦濤總書記到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考察,深入了解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況……

     

    2003年8月16日上午,中國內地最後一批非典合併症患者結束了在北京地壇醫院的治療,康復出院回歸社會。同日,北京地壇醫院恢復了正常門診、病房工作。上午9點30分,地壇醫院舉行了“告別非典,走向明天”歡送最後一批非典合併症患者的出院儀式。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北京“雙解除”後,北京地壇醫院成為全市唯一保留的非典定點醫院。有20多位患有合併症的病人陸續轉入地壇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已全部康復出院。中新社資料圖 趙晶 攝

    談起4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易金泉的聲音有些顫動:“我們用無私和無畏戰勝了那場災難。”那時他還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寒假剛過返回校園,整個城市被一種奇怪肺炎的疑雲籠罩著。

    作為一名學生幹部,易金泉密切關注著非典疫情。他每天看新聞,印象最深的是電視上白衣天使們忘我的身影。那些為救治病人而犧牲的鄧練賢、葉欣、范信德等,這些名字他一直記得,還記得曾為他們感動得掉過眼淚。

    2003年3月的廣州,是非典肆虐最猖狂的日子。他所在學院也出現有發燒的同學,陪同發燒學生去就診成為他的常事。

    4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來廣東考察;同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來到廣東。易金泉和他的校友們對電視上那個經典畫面至今依然記憶猶新:胡錦濤總書記“為一些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感到揪心”的感人話語和向醫務工作人員的深情鞠躬;溫家寶總理走上街頭,和群眾親切握手。兩位國家領導人甚至都沒有戴口罩。

    易金泉説,那時整個廣東就像被賦予了某種特別的精神,此前人們對非典的恐懼開始消失。人們和平日一樣上班下班,生産工作學習秩序開始恢復正常。

    非典期間,溫家寶總理視察廣東時,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曾告訴總理:“這段時間僅廣州地區就有200多名抗擊非典一線醫護人員申請入黨,其中30人被批准火線入黨。”

    易金泉所在的大學也掀起了入黨高潮,他本人當時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他還記得,那一年,廣外開始把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為了有機會照顧發燒的同學,很多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甚至有的班級一下就交來10多份申請。(記者鄭天虹報道)

    家庭檔案看變化

    大事:2003年8月3日 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2007年8月7日,國務院發出《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

     

    上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瀋陽市鐵西區工人新村一角(資料照片)。 下圖:瀋陽鐵西新區(2007年6月8日攝)。從誕生了數百個新中國第一、以裝備製造業名聞天下的鐵西工業區,到近3000戶工業企業停産、半停産,13萬職工下崗失業的困難地區,再到如今的新型裝備製造業基地、現代商貿生活服務區,瀋陽鐵西區走出了一條依靠市場經濟重振雄風的發展之路。6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命名瀋陽市鐵西新區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正式揭牌,從而使鐵西成為我國首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示範區”。鐵西工業區的重新崛起,宣告國務院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走進瀋陽市鐵西區的孟憲成大爺家,客廳裏兩個小書櫃格外引人注目。裏面分上下兩層整齊地擺放著40多本檔案,每本都在封面標著分類。

    孟大爺有記錄的習慣,他在自己的家中設立了家庭檔案,把幾十年來家裏的生活變化都寫進了檔案裏。

    瀋陽的鐵西區是中國早期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1905年就有了工業企業。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經過“一五”“二五”時期的建設,鐵西成了國內最大的工業聚集區,當時瀋陽市99家大中型國有企業中有90家在這裡落戶。1968年,在瀋陽高壓開關廠工作的孟大爺結婚後,有了自己的房子,不過只是一處低矮陰暗的平房,孟大爺在這房子裏一住就是18年。

    1986年,國務院批准對鐵西區實行總體改造,並作為全國唯一的區域性改造試點工程列入國家計劃。2年後,孟大爺動遷住進了樓房。我們從大爺家檔案中的照片看到,那幢樓房明顯帶有二十年前建築的特點,仍有些簡陋。

    鐵西區的發展經歷了曲折。儘管已經開始實施改造,但在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它仍難以迅速擺脫其發展功能單一的制約,最嚴重時這裡曾出現90%以上企業處於停産半停産、13萬産業工人下崗失業的狀況。

    2003年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出臺,使瀋陽踏上了振興發展之路。鐵西區適時重新調整了發展規劃,圍繞建設中國先進裝備製造業中心的目標進行改造與發展:183戶大中型企業開始從老城區陸續撤離,搬遷到其西部的瀋陽經濟開發區和細河經濟區進行重新整合,一大批近乎“休克”的企業成功實現了體制轉換、産業升級、結構優化。鐵西老工業基地由此思路一轉天地寬。

    搬遷改造後,鐵西區工業産值年均增長30%以上,稅收是搬遷前的2.6倍。200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瀋陽市“鐵西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

    現在,用“日新月異”形容鐵西區的變化一點也不為過:過去煙囪林立、濃煙滾滾的老工業區,現在已被一條條寬闊的道路,一塊塊整潔的綠地、一個個新型的住宅小區所取代,全區的綠化覆蓋率已達到了37.5%。

    孟大爺的生活隨著鐵西的改造與建設也越來越好了。現在,孟大爺住在一幢高層住宅的16層,每逢家裏來了客人,孟大爺都要興致勃勃地介紹自己的新家:“92平方米的房子,光客廳就有25平方米呢。”

    如今,65歲的孟大爺退休在家了,可每天整理家庭檔案還是他的大事。孟大爺説:“國家發展了,咱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看著這些檔案,也是一種樂趣。”(記者于新超報道)

    “好消息接二連三,農民日子越過越舒坦”

    大事:2003年1月7日至8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舉行。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指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3年3月27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資料圖片:9月19日,貴州龍裏縣雞場村菜農陳德華在政府幫扶下種植的菜田內收穫辣椒。得益於中央和地方的各種支農惠農政策及農民致富觀念的轉變,2007年上半年貴州省農民現金收入增長迅速,人均收入達到1045元,實際增長13.8%,同比增長6.6個百分點,創近年來的新高。新華社記者 楊俊江 攝

    正在鎮上參加技能培訓的農村婦女溫連蘭説起現在的日子,滿足感溢出嘴角。她説:“這幾年,有關農民的好消息接二連三,農民日子越過越舒坦。”

    山東濟陽縣垛石鎮43歲的農民溫連蘭從小沒有離開過農村,全家六口人,夫妻倆加上兩位老人,大女兒上職業學校,兒子上小學。她説,先是免了農業稅,再是種地還能拿到各種補貼,這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她掰著手指頭對記者説,現在可以拿到的補貼有:柴油補助、化肥補助、農機補助、良種補助等好幾種,一畝地能補100多元,一年補兩次,都直接打到存摺上。

    溫連蘭説:“這幾年,我們農民最大的感受是,致富的門路廣了,只要勤勞肯幹,政策是越來越有利於農民!”

    張江是河北省唐山遷安市的一位普通農民,日前在唐山市一所醫院檢查時,醫生告訴他,他的妻子得了動脈夾層瘤,治好這個病至少需要10萬元。張江向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籌集了12萬元,把妻子的病治好了。其後,張江面臨著巨大的還債困難。然而,令張江驚喜的是,因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當地給他們報銷了1.5萬元的醫藥費,唐山市又給了他們9000元大病救助款。“説句土話,這些錢真的很解渴,它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張江説。

    張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千萬個受益者之一。據了解,河北省自2003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隨後逐步擴大試點範圍。這項制度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談起黨的富民政策,山西省渾源縣裴村鄉千哨移民新村農民李日榮也不勝感嘆。51歲的李日榮2003年以前住在裴村鄉一個名叫千哨村的偏遠山村。他説:“當時的環境太破了。沒有通往山外的路,住的是用木頭搭的小平房,家裏沒有電,村裏沒有學校。孩子上學費勁,老人得病不能醫,小病扛成大病,大病扛不住就沒救了。”

    2003年當地政府實施退耕還林生態移民工程,在山外20公里的平川地建起了移民新村。李日榮和3000多名鄉親就這樣搬出了他們祖輩居住的小山村。他説:“剛開始村民們還不情願,但住上半年後,就沒有一個人願意回去了。”

    讓村民們轉變思想的是新村便捷的生活。李日榮説:“村裏路面鋪上了水泥、地下挖建了下水道、每家通上了自來水,我們去了鋪席燒鍋就能生活。村裏還建起了小學,孩子可以就近免費入學。看病有了合作醫療,村裏還建了敬老院……”。

    李日榮説:“現在鄉親們生活都好了,人均年收入能達到3000多元,是原來的五倍。我家現在每年收入也有2萬元左右。”

    李日榮説:“近幾年國家對農民很重視,出臺了那麼多好政策,農民確實得到了實惠,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記者張曉晶、晏國政、李俊義報道)

    國事連著家事。一樁樁、一件件,當我們回首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光輝歷程,人們不禁感嘆: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都實現了!

     

責編:孫潔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