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60分):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的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從最初的不足1%,到現在已經佔到國民生産總值的67%,並成為推動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來看報道。
溫州,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在街頭隨機採訪,可以看出百姓的經商意識是代代相傳:
南存輝是溫州著名的青年企業家,他們製造的低壓電器行銷全世界,以實業報國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像他這樣的民營企業家不在少數。
全國工商聯統計, 中國企業有近六成是民營企業,全國稅收的的10%來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累計已達480萬個.民營企業家們對經濟政策環境的改善高度認同。
在此政策下,鐵路、民航、郵政、軍工、石油石化都成為非公資本可以進入的領域,金融、稅務等部門也都推出了利好政策,支持非公經濟的發展。
而私産保護和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經寫入憲法。《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的出臺為企業家安心創業奠定了法律基礎。
壯大了的非公企業想到更多是如何做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履行社會責任。十一長假,在大連的濱海路上,數百名義工利用休假時間清除雜草。他們來自大連萬達集團,做義工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經過不到20年的發展,萬達已經成為涉足商業地産等多個領域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資産數百億。
在一個週末,忙碌的王健林拿出一整天時間,來到距離大連市區200多公里外的太陽村,這是他十幾年前就開始幫扶的村子, 如今梨園今已碩果纍纍,在他支持下成立的建築隊如今已經在省會承包大工程.這天,王健林又捐出近200萬元人民幣,為村裏修建養豬場、村民活動中心和水庫儲藏庫。
成為跨國企業是很多民營企業家的奮鬥目標,2006年是民營上市公司增加最多的一年。全年私營控股上市公司增加了28家,佔全國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的近四成。
責編:王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