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湖北黃岡是黃梅戲的故鄉,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近一段時間來,家住黃岡羅田縣百廟河鄉的潘海春老人格外高興,因為他和鄉里幾位愛唱東腔戲的村民,又有機會上臺演戲了。
民間藝人潘海春:往年 只有我們老年人在田間幹活的時候唱一下,年輕人沒有誰願意學,後來市裏普查登記以後,非常重視這個戲曲的發展,現在你看唱(這個戲)的老年人也有,3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
記者梁慧芳:潘大爺説的普查登記指的是黃岡市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經過普查和專家篩選後的民間藝術名錄就將被輸入到這樣的數據庫裏,這樣我們只要輕輕一點鼠標,與各種藝術名錄相關的信息就將呈現在我們眼前。
除了黃梅戲之外,黃岡還流傳著楚劇,東路花鼓戲,東腔戲等五個地方劇種。為了讓這些民間藝術珍寶重現異彩,近年來,黃岡市拿出近40萬專項資金,通過市縣鄉文化部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普查。
黃岡市文化局長肖紅娟:它有利於我們摸清家底 以便於下一步我們出臺相關政策 落實經費 保護傳承人。
在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摸底的同時,當地政府還拿出專項經費用於劇目的創作和扶持,並廣泛開展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促進民間藝術的流傳和保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黃岡地方戲曲新作展演、黃梅戲藝術節、全市民歌民舞民樂匯演等等特色活動,已經在當地形成規模、定期舉辦,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黃岡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梅香雪:我們開展這些活動,就是要讓這些民間藝術回到群眾中去,找到生存的根,這樣才能開花結果,同時開展這樣的活動也讓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除了展演,黃岡市的專業藝術院團還走村竄戶,每年把兩千多場精彩節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極大地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據文化部的統計:2006年,全國共有375個群眾藝術館,2851個文化館和38362個文化站,成為發展群眾文化的基礎。群眾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深入和完善。
各地群眾文化機構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開展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社會和諧。
責編:尚艷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