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在研究蔬菜花卉。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咱們平常吃的圓白菜,兩個裏面就有一個是劉玉梅他們培育的。”同事們這樣介紹十七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劉玉梅。
圓白菜學名甘藍,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最初的稱呼??洋白菜。從“洋”白菜到圓白菜,一字之差的背後是我國農業科研工作者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上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沒有自己培育的甘藍雜交品種,僅有的甘藍品種在品質、外形等方面都不好。從70年代開始,以中國工程院方智遠院士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就致力於甘藍和青花菜育種的科技攻關。1982年,剛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劉玉梅加入了這支科研隊伍。
“這是中甘11號,早熟春甘藍,先期抽薹;這是中甘8號,早熟抗病豐産;那是8398,早熟優質豐産……”站在試驗田邊,不愛説話的劉玉梅變得健談起來,她逐一向記者介紹著地裏的甘藍品種,每個品種的特性、優點、研發過程都如數家珍。
甘藍和青花菜育種季節性很強,每年的春季正值花期授粉時節,劉玉梅和課題組成員每天都在試驗田裏從早到晚做雜交授粉,幾乎每個“五一”勞動節都是在田間度過的。青花菜的收穫、選種在秋末冬初時節,清晨露水很大,氣溫較低,劉玉梅他們站在沒膝的青花菜試驗田裏進行收穫、調查,半天下來,下半身全都被露水濕透。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實驗室、溫室、大棚和田間穿梭、忙碌。超負荷的工作使得劉玉梅還不到40歲的時候,一雙眼睛就花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方智遠院士的指導和帶領下,劉玉梅和課題組成員培育出的“甘藍自交不親和係選育及其配製的七個系列新品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她在國內外首次育成顯性雄性不育係並成功育成“中甘16”等新品種,不僅大大降低了制種成本,還使一代雜種的純度達到100%。她參與育成和推廣的甘藍、青花菜新品種有25個,甘藍新品種已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推廣種植,佔全國甘藍種植面積的50%以上。據統計,新品種的應用使農民每畝平均增收200元以上。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讓全國人民都吃上我們培育的甘藍新品種,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讓全國農民都種上我們的甘藍新品種,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劉玉梅有些害羞地説起了她的心願。
簡歷:劉玉梅,女,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十字花科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甘藍和青花菜遺傳育種研究工作,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獲科研成果獎勵10余項(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和首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女領導幹部”等稱號。
責編:王玉西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