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60分):繼續來看系列報道《科學發展 和諧中國》。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是中國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國政府提出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借此培養新型農民,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近日我們的記者走訪了中國浙江和陜西的一些農村,了解那裏農民的生活情況。
浙江余姚市臨浦村的許華軍三兄弟開了一家溫控元件廠,前面是自家小樓,後面就是廠房。
上網是許先生每天上班要做的頭一件事,看看電子商務網站上自家是否又有新的客戶。雖然不會英文,可是許先生對溫控器這個英文單詞卻爛熟于胸。因為他們的主打産品-溫控器,用戶已經遍及國內外,不少客戶通過電子商務與他有了聯絡。
浙江余姚市臨浦村村民 許華軍:我們的客戶主要是通過電子商務,業務比例佔到50%多,主要客戶分佈在東歐、東南亞,和我們附近這一帶。
去年浙江農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7300多元,在中國數一數二,比全國3587年這個平均線高出不少。
而許先生所在的浙江臨浦村有村民1400多戶,人口4800多人,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萬元。
村裏還有自己的工業園和農業園,村子周邊分佈著三百多家企業,工資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
村民姚亞琳今年初花三十萬在村裏買了這幢小洋樓,現在她在村邊一家工廠做會計,每月數千元的收入讓她的生活十分寬余。
浙江余姚市臨浦村村民 姚亞琳:跟父輩們比,他們過去天天出海,天天到田頭幹活,我們這裡基本上每個人都在工廠打工,生活上很有保證,各方面比過去變化很大。
在中國的江浙一帶,像姚亞琳這樣靠工資生活的農民不在少數,這裡鄉鎮企業發達,城鎮化水平高,城鄉差距越來越小。
還有一些地方,當地農業發達,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陜西記者就見到了這樣一個村莊。
記者 王建兵:這裡就是陜西禮泉縣的白村,從1998年開始,這裡的農民開始大量種植蘋果,目前村民的收入已經從九年前的六百多元,增長了十倍,達到了近六千元人民幣,白村也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村莊變成了小康村。
李小奇夫婦是一對勤快人。這幢小院是他們2001年花了七八萬元蓋下的。他家種了四畝果園,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陜西省禮泉縣白村村民 李小奇:賣雞蛋和養雞大概一共是兩萬塊錢,賣蘋果一年收入也是兩萬塊錢。
白村有420戶人家,農民增收中,每十元的增收就有八元就來自蘋果。
為推銷蘋果,村裏還專門成立了農業合作組織,培養了蘋果經紀人。村裏利用冷庫反季節銷售水果,每斤能多賣一塊錢。
同期:陜西禮泉白村蘋果經濟人 杜耀民:現在就開始做起,一直到來年的五月底,都在賣水果,這個保守點講,一年可以掙到2萬元。當經紀人每年能多掙兩萬元。
白村的發展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李朝鮮,他是從村裏走出去的生意人,八年前他開始回報家鄉,為村裏投入數百萬元,修道路、買果苗、請專家、建冷庫,白村的蘋果形成規模,農民戲稱蓋起的一幢幢新房都是“蘋果房”。
同期:陜西省禮泉縣白村黨支部書 李朝鮮:到十一五末,我們全村的經濟總量要達到五千多萬元,另外我們全村的人均純收入要達到8600元。
十一五的發展方向,人均年收入達到八千六百元。
中國建設新農村,首要是經濟發展,一切為農民增收服務。中國農業部統計,中國農民2006年收入是3587元, 今年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已經達到211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3%,成為1995年以來增幅最快的時期。
中國政府已經把“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作為新農村發展的目標,而現代農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未來傳統小農戶的經營向産業化經營,農民收入由單純依靠種養收入,向務農、務工、經商等多元收入轉變。 在社會事業方面,已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2007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所有農民享受新型合作醫療,中國農民的生活不斷向富足和文明邁進。
責編:李二慶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