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05年9月15日,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併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李詩佳 白潔)過去5年,國際風雲變幻,中國快速發展。中國政府適時提出了“和諧”理念,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和共同繁榮提出了新的外交理念。
自2005年9月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發表《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重要講話以來,和諧世界已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就是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中國外交更加成熟、務實。無論是在雙邊,還是多邊舞臺,無論是擴大合作,還是解決衝突,都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大國關係良性互動
9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大利亞悉尼會見前來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美國總統布什。 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攝
和諧的大國關係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關鍵,中國與大國之間良性互動不斷加深。
中美雙方不僅是利益攸關方,更是建設性合作者,共同肩負全球責任已成為共識。中美高層會晤頻繁,戰略對話、戰略經濟對話定期舉行,軍事交流不斷。
中俄兩國長達4300公里邊界線走向已全部確定。兩國簽署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互辦“國家年”。目前,兩國已在制定關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9年至2012年的實施綱要。
中日關係歷經5年僵局終於緩和。雙方在發展戰略互惠關繫上達成一致。儘管近期日本政壇發生變化,但中日關係改善的勢頭不會改變。
中歐關係全面深入。自2003年雙方確定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在政治對話和經貿、科技、能源、防擴散、環保等各領域的合作卓有成效。2006年9月,雙方一致同意啟動中歐夥伴合作協定談判。
積極構建和諧周邊
中國主張開放的地區主義,利用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地區論壇、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等橋梁,積極推進周邊利益共同體。
在平等協商和互諒互讓的原則下,中國已經與其14個鄰邦中的12個簽訂了邊界協定或條約,22000公里的陸地邊界已有90%得到劃界。在海洋能源問題爭端中,中國本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已經同包括越南和菲律賓在內的一些鄰邦在共同開發礦産能源問題上達成共識。
中國積極推動在打擊跨國犯罪、防治禽流感傳播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地區合作,幾乎參加了亞洲所有的地區安全機制。在中國倡導下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以一種新的合作方式和新型國家關係,為地區安全和繁榮作出了貢獻。
中國還推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開始進入全面運作階段,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亞洲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典範。中國對泰國的水果、蔬菜等産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單方面向柬埔寨、老撾和緬甸擴大特惠關稅産品範圍。中國的老百姓能夠輕鬆買到榴蓮的同時,泰國人民也吃到了山東的蘋果。
11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非洲領導人合影。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全方位推進與發展中國家關係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出訪拉美、非洲、中東等地區,足跡踏遍幾十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非洲、太平洋島國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建立合作論壇,與安第斯共同體建立了磋商與合作機制。自2002年以來,僅中國援建發展中國家超過億元人民幣的會議中心、辦公樓、劇院等標誌性工程,就有29個。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宣佈8項援非政策措施,贏得48國非洲領導人的高度讚譽。隨著非盟會議中心在亞的斯亞貝巴奠基、由國家開發銀行出資並承辦的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在北京開業、首個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揭牌等,8項援非政策措施正在逐一得到落實。
認真履行國際責任
9月27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 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面對地區衝突,中國堅持和平談判、外交磋商。中國倡導和積極推動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派出維和部隊深入蘇丹達爾富爾、利比裏亞等熱點地區,主張政治解決伊朗核問題;面對受災國,中國盡己所能提供援助。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政府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對外救援行動;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新成員,中國認真履行各項承諾,為世界經濟增長,尤其是亞洲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動力。中國還在全球氣候變暖、公共衛生等領域承擔著自己的責任。
對於普通中國公民,外交不再是一個“高深”的領域,在一個個公眾開放日中,中國外交掀起了神秘的面紗;日益增強的領事保護工作也使更多的海外中國人在危難之時備感祖國的溫暖。
5年時間,中國更加融入世界,世界也更加依賴中國。和諧理念,這一中國古代哲學在現代外交上的運用,將引導中國實現穩定和繁榮,併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發揮積極作用。
責編:李星池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