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歐亞板塊的多次俯衝、縫合,不僅鑄就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同時也因為地球的內動力和外動力的長期作用形成了極其豐富的礦産資源。如今,這些昔日深埋在地底下的寶藏,正閃爍出耀眼的光芒,造福雪域高原各族人民。
自治區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提交的一份報告顯示,黨的十六大以來,西藏礦産資源的分佈已經基本勘探查明,並初步劃分出喜馬拉雅北麓、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錯─怒江、唐古拉和藏東三江地區等主要成礦區帶,基本查明了各成礦區帶內的主要礦種和礦床類型。據估算,西藏目前已查明礦産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達數萬億元以上,西藏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礦産資源開發儲備基地。
在豐碩的勘查成果基礎上,自治區“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有重點地發展優勢礦産業,圍繞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的實施,加大礦産資源勘探力度,提高後續資源儲備,重點開發有市場需求的優勢礦産資源,建設不同特色的礦業開發經濟帶或經濟區。
依託特色:勘查成果再上新臺階
西藏礦産業的發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自治區地勘局提供的數字顯示,通過多年努力,目前西藏已發現101個礦種和2000余處礦産地,已探求礦産資源儲量的礦種有41種;在已查明的礦床中,大型礦床有30個,中型礦床有33個,能夠滿足規模性開發的要求;在查明的礦産中,鉻、銅、硼、鋰、地熱等17種礦産儲量位居全國前七位,其他金屬、非金屬、能源等礦産也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勘查前景。
從2001年自治區地勘局成立起,截至2006年底,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體地勘人不懈的努力,地勘業共實現産值近10億元,並提交了一批成果。西藏地勘系統先後有121項地質礦産勘查和科研成果獲得部級以上獎勵,其中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的11項,在填補多項歷史空白的同時,奠定了西藏現代地質勘查工作的堅實基礎;鉻鐵礦的勘查與開發揭開了西藏礦業的序幕,帶動了現代西藏工業的崛起;羊八井地熱田的勘查與開發,成為我國中高溫地熱田勘查開發的典範,使我國躋身世界開發利用地熱能源強國之列;以砂金為主的金礦勘查成果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玉龍銅鉬礦的成功勘查經驗,帶動了藏東三江地區尋找斑岩型礦床的勘查工作全面展開;而正在進行的驅龍、多不雜、衝江等地質勘查,將為礦區乃至西藏帶來繁榮興旺的新景象。
狠抓重點:産業建設邁出新步伐
“十五”期間,西藏地勘産業實現經濟産值76736.75萬元,年均産值15347.3萬元;2006年地勘産業經濟産值穩步增長,繼續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長速度,總産值完成22329萬元,實現總收入20640萬元。
2006年7月,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解決了青藏高原腹地到邊緣的交通大問題,而隨著將來青藏鐵路的繼續延伸,也將促使新的經濟帶形成與發展。有專家預測,礦業經濟帶將是鐵路延伸的重點,而人口相對密集、礦産資源相對富集的雅魯藏布江成礦帶中段的礦業經濟帶將會率先崛起,並逐次輻射到附近區域,礦業經濟帶與旅遊等其他經濟帶相得益彰,將極大地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科學規劃: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
自治區地勘局負責人介紹,今後西藏礦産業發展將按照“加大投入、摸清家底、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不斷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步伐。“倉中有糧,心中不慌”。下一步西藏將在加快摸清礦産資源家底上狠下功夫。黨的十六大以來,自治區地勘局先後完成了西藏1:25萬區域地質填圖工作,並適時啟動了一批1:5萬礦調項目,基本查清了西藏成礦規律,勘查發現了一批礦點,同時勘查發現了如驅龍銅礦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大型礦床。接下來自治區地勘局將密切與國家相關部委的聯絡機制,重點在“三江成礦帶”、“岡底斯成礦帶”和“青藏鐵路走廊”抓緊部署一批1:5萬大比例尺的區調、礦調項目,選擇成礦有利地帶安排一批化探、物探項目,依託公益地質力爭孵化一批新的普查基地,加快摸清西藏礦産資源分佈規律、礦産成因機制、礦産類型和開發前期研究工作,為西藏實施礦業開發佈局、礦業興藏戰略提供科學的地質依據。
西藏今後將重點加大對成礦條件好、開發條件相對優越、國家急需市場需求旺盛的優勢礦種勘查的資金投入,同時加大技術力量配備,加快優勢礦産資源的勘查開發步伐,力爭新添一批具有支撐意義的大型、超大型礦床。
黨的十六大以來,西藏礦産業發展勢頭迅猛。從2007年起,自治區還將每年投入1500萬元作為地質勘查專項資金。立足資源,發展經濟,西藏礦産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展望前景,正如自治區地勘局局長、西藏首位院士多吉所言:“西藏礦産業將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西藏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礦産資源等待著我們繼續去勘查開發!”
責編:徐文華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