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山東膠州發展經濟更注重農村環境保護

 

CCTV.com  2007年09月22日 15:33  來源:人民網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人民網青島9月22日專電 (宋學春 劉 潔)近年來,山東省膠州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注重農村環境保護,積極推廣"生態林"、"沼氣池"、"污水處理站"、"垃圾集中處置"建設,徹底改變了農村生活面貌,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和農村環境質量,推進了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

  全民動員,植樹造林,形成幾個萬畝"生態林",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2%。膠州市鋪集鎮是膠州聞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十里碧波的澄月湖與兩岸的萬畝速生楊生態林,構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膠北鎮的萬畝桃林,萬畝紅提種植基地,不僅綠化美化了環境,還給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九龍鎮、膠西鎮、馬店鎮等結合實際,開展股份制植樹造林活動,栽植楊樹、柿子樹、銀杏樹等47000多畝。馬店鎮伴隨著"膠平"公路、"濟青"公路、"同三"公路和"濟青"電氣化鐵路在鎮內縱橫交錯地全面開通,道路兩側分別綠化100米,全部栽植了"107"速生楊。"生態林"裏經常有野雞、喜鵲和一些不知名字的鳥兒嬉戲、鳴唱,展現了自然和諧之美。

  "沼氣池"成為膠州農村污染減排、變廢為寶的突破口。膠北鎮在全鎮46個村莊實施推廣沼氣工程,引導村民衛生改廁,利用蓄、禽等糞便建沼氣池,全鎮已建成沼氣池1385個,在建的800多個。原來影響環境的蓄、禽垃圾,變成清潔燃料沼氣,用來做飯、燒水、照明,方便了生活,改善了環境,還為農民節省了液化氣、煤炭、電的費用支出,可謂一舉兩得。發酵後的沼渣,是上好的有機肥料,用來給瓜果蔬菜,施肥,既改善了土壤質量,又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減輕了農村面源污染。九龍鎮的沼氣蔬菜大棚技術,帶動了當地蔬菜種植業,為農村循環經濟做出了典型示範。

  "污水處理站"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膠州市膠萊鎮前韓村、北關辦事處西松園村,投資180余萬元在村裏建設"分散式污水及污泥處理系統", 通過完善的村莊下水管網,把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到污水處理站。處理系統集環保、生態、循環利用為一體,處理後的污水清澈見底,沒有異味。成功的村級污水處理技術,為建設生態新農村樹立了榜樣。

  "垃圾集中處置"使農村生活垃圾有了歸宿。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規範運作、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膠州市撥出專項資金,給所有鄉鎮都配備垃圾運輸車,建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24處。在400多個村莊配備了800多名專業化保潔員。每天清晨身穿保潔服裝的保潔人員,從各家門前把垃圾收集起來,送到村設的垃圾箱,由鎮的垃圾運輸車運往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創新了"戶收、村集、鎮運、市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運作模式。

責編:修榮騰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