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
本週是我國首屆城市公共交通周,其實這樣的活動,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對城市公共交通的現狀進行思考,特別是對交通主管部門來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的效益或許遠遠超過僅僅一週的活動。在重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曾經無序競爭的“7”字頭的民營公交發生的變化,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經驗和啟示。
重慶市民:原來不可以刷卡,現在刷卡對我們來説是一種方便,不是錢多錢少,主要是方便,有卡的話坐任何車都不用帶錢。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隨著重慶直轄後的城市外擴,原來在城郊運行的7字頭社會客運車輛的運行區域一下變成了主城區。“身子”進了城的7字頭車開始行使城市公交的功能,但卻不享受城市公交的政策待遇,所以像IC卡這樣政府補貼的措施,7字頭車根本沾不到邊。
重慶市南岸區第六運輸有限公司經理姜昌惠:社會客運車輛沒有政府的補貼,我們肯定不會安(IC卡)因為安裝要投資一大比錢。
享受不到政府的補貼,企業的效益只能依靠多拉快跑來實現,所以在社會客運企業之間形成了一個“爭運力、爭線路、爭客源”的惡性競爭的局面。“亂停亂靠、到站不停、過站甩客、不服執法人員監管等”一時間成為了7字頭車的代名詞。
711路司機張明:過去的車輛都是隨時上下車,哪有人都一腳剎車開始裝(乘客),現在不存在搶客那些了,不存在超速那些,不像原來滿天青蛙都在叫,現在我們規範了,我們跟公交看齊了嘛。
從惡性競爭到與公交看齊,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7字頭車在重慶正在進行的公交體制改革中,實現了身份的轉變。重慶人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農轉非”。
重慶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梁培軍:重慶的城市公共交通改革中間的農轉非,是指原來在城市周邊運行、城鄉結合部運行甚至在農村運行的這一部分企業和(社會客運)車輛,通過公交改革,成為城市公交的一部分,享受統一的優惠政策,執行統一的公交標準、履行統一的社會義務。
記者看到,在如今的7字頭公交線路上,再也看不到以前破舊的中巴,取而代之的都是嶄新的大巴士,每個線路的公司都在自己的新車上推行了品牌形象建設和特色化服務。每條線路都安裝了GPS系統,在專業人員的科學調度下,適時觀察車輛運行情況,保障行駛安全。
“農轉非”讓車轉變了形象、讓司乘人員轉變了服務,也讓企業轉變了觀念,原來的效益第一變成如今的公益第一。
重慶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梁培軍:通過改革以後,實際上達到了社會效益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相互統一的持續變化。社會效益得到充分體現,企業效益也有所增加,因為政府對企業實行了補貼和補償政策。
重慶市南岸區第六運輸有限公司經理姜昌惠:我們很多乘客都增加了,刷卡乘車的人多了,我們的效益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政府的補貼 ,我們的效益還能再上一個臺階。
記者:第一批481台社會客運車輛順利完成了改造,企業在提高了服務的同時效益不降反升,老百姓對城市公交的滿意度不斷加強,這些都是重慶公交體制改革出現的讓我們欣喜的轉變。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支撐改革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城市公交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公交線網不夠優化等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重慶公交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責編:王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