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復興在給學生上語文課(9月6日攝)
新華網西寧9月9日電 (記者 趙明亮、文貽煒、楊壽德) 新學期開始了,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48歲的回族教師馬復興在黑板上寫下了語文課的內容:“一本有趣味的書”。
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如此遒勁有力的板書是由一個沒有雙手的人寫出來的。粉筆夾在兩支光禿禿的胳膊之間,竟然那麼靈動、自然。
馬復興已經以這種特有的形態,在青藏高原一個偏僻的山村小學書寫了27個春秋。
他不會讓人想到“憐憫”這個詞
初見馬復興,他用兩支斷臂緊緊抱住記者的手,用力地晃動,這種握手方式讓人感到一種異樣的震撼。
在他種滿果樹和花草的小院裏,他迅速擺好桌凳,嫻熟地把茶葉放在杯子裏,雙臂夾起水壺,開水準確地落入杯中。就在我們品茶時,馬復興轉身來到院墻邊的杏樹下,雙臂像鉗子一樣夾住杏子,輕輕一擰,杏子便落在了他的懷裏,不一會兒一盤金黃的秋杏就擺到了桌上。
記者看他批改作業:用兩支斷臂夾住鋼筆,流暢自如地寫出批語,速度不亞於常人。使用電腦時,他用單臂推動按壓鼠標,電腦顯示屏上的小箭頭靈活地跳來跳去,準確地指向目標。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他幾次接打電話。記者見他側身從口袋裏用單臂掏出手機,夾在臂窩中,用另一支斷臂尖端處麻利地點擊按鍵,然後用臂窩夾著手機放到耳邊通話。
在馬復興面前,你不會想到“憐憫”這個詞,心中充滿的是尊敬和佩服。
用腳寫字的學生
1959年寒冬,馬復興出生在下麻爾村。來到世間僅4個月,這個稚嫩的小生命便經歷了一場大劫難:掉進了炕下的火堆裏,渾身被燒得一塌糊塗,兩隻小手已燒成焦炭。爺爺説:“娃娃不成了,埋了吧!”但泣不成聲的母親不願放棄。
馬復興沒死,但雙手沒了。
4歲那年,一位下鄉幹部對馬復興的父母説:“一定要讓這孩子上學,只有這樣他才會有出路。”這句話深深地印在馬復興幼小的心裏。
從此,哥哥姐姐們每天放學回來,他就悄悄地用嘴翻閱他們的課本,用心記憶,等他們上學後,他就用腳夾著小木棍在院子裏練習寫字。
轉眼已到8歲,馬復興也已悄悄掌握了一批漢字,他鼓起勇氣對父母説:“我要上學!”父母苦笑:“傻孩子,沒有手咱們拿什麼寫字啊?”
“我能寫!”説著,小復興將父母帶到院子裏,將一截樹枝夾在腳指頭之間,在地上端正地寫下“大小上下、前後左右”等一大片字。父親驚呆了,母親流下了熱淚。
小復興用同樣的辦法征服了小學校長。從此,下麻爾村小學多了一個用腳寫字的學生。但用腳寫的字太大,費本子,而且冬天寫字的腳凍得就像饅頭,於是,小復興決定用兩隻斷臂寫字。
馬復興能夠用一雙斷臂正常寫字,用了將近4年時間進行練習。他要學會控制筆,控制紙,控制字的大小……為了儘快寫好字,為了節省紙和筆,他隨時隨地用樹枝當筆,以大地為紙,不知疲倦地寫、寫、寫。不知道斷臂上的肉磨破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斷臂脫了多少層皮,在四年級的時候,他寫字的速度已不遜色于其他同學,字的大小也控制自如了。
身體的殘疾,反而成為學習的動力。馬復興付出了多於常人數倍的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初二開始,他相繼擔任團支部書記和班長,197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漢東中學高中部。
用斷臂寫字的老師
馬復興最大的遺憾是高中畢業後沒能報考大學。
他的高中成績一直保持年級前3名,他有信心考上大學,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殘而不廢,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當他拿著從老師那裏借來的5元錢去報名時,負責報名的人對他説,孩子,你是殘疾人,就是考上了,大學也不會錄取你的。還是別浪費這5塊錢了,還給老師吧。
命運再次給了他難以釋懷的傷痛。當時他萬念俱灰,甚至想到了死。
但生命之火豈能輕易熄滅。幾經波折,馬復興到下麻爾小學當上了民辦教師。
1981年3月的一天,他被大隊書記帶到了下麻爾小學二年級教室。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新老師,同學們喜不喜歡?”書記説。
教室裏鴉雀無聲,講台下的學生們驚愕地看著馬復興沒有雙手的胳膊,沒有人説話。馬復興知道此時學生們在想什麼,他用兩隻胳膊抱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道:我叫馬復興,以後同學們就叫我馬老師。
學生家長不放心,背後議論:連手都沒有,怎麼教孩子?他們三三兩兩悄悄跑到學校,站在窗外看個究竟,一些家長甚至把孩子領回了家。
正常人舉手之勞的事,比如翻閱書本、寫板書等,對初為人師的馬復興來説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備課時,他需要同時翻閱課本和參考資料,但由於沒有雙手,往往是翻看這本書時,那本就合上了。因此,別人一天能備三四節課,而他只能備一節。但他從未耽誤教學進度,他常常加班加點,備課到深夜。
前些年,由於校舍和師資緊張,下麻爾小學是混班上課,即一個教室內坐著兩個年級的學生,一個教師要同時教兩個年級的課程。儘管沒有雙手,馬復興也沒有例外,承擔著同正常人一樣的工作量。
馬復興在給學生上語文課(9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壽德 攝
貧窮山村的教育使者
下麻爾村地處青海封閉、落後的腦山地區,群眾教育意識淡薄,再加上前些年學雜費負擔重,學生輟學現象十分嚴重。曾經有一段時間全校學生從100多名減少到40多名。
看到學生越來越少,馬復興心裏著急。他一直銘記著當年那位下鄉幹部説的話:只有上學,孩子才有出路。於是,他挨家挨戶去做家訪。開始家長們還客氣,但去的次數多了,許多學生家長就不耐煩了,有的一看到他,不是反鎖門,就是給臉色看,有的甚至故意把拴狗的繩子放長,使他不得進門。但馬復興不氣餒,進不了家門,他在大街上見到家長也不放過,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説明讀書的必要。
一次家訪被拒後,學生出來送老師。正走著,馬復興突然聽到身後一聲尖叫,回頭看時,一條大狗正撲向那名學生,由於沒有雙手,情急之下,他立刻將整個身子壓向大狗。大狗撇開孩子,狂叫著把他撲倒在路邊的糞堆上,一通撕咬。村民們趕來後才將其救出。
馬復興的執著感動了家長,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的觀念也慢慢開始轉變。而今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
學校和家庭的驕傲
下麻爾村小學校長陳維軍説,山區條件艱苦,這裡老師流動性大,在目前全部8名教師中,只有馬復興和他的妻子趙玉花是老教師,其他的老師都是最近一兩年才調來的。
陳維軍説:“馬復興對學生和學校有著特殊的感情,非常了不起,他身上擁有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感覺到自愧不如。”
對待學生,馬復興釋放出愛的最大潛能。教書27年來,他已記不清自己究竟資助過多少貧困學生,除了給錢,還送本子送筆。而在2002年之前,他還只是一名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的民辦教師。他的學生對記者説:“馬老師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
馬復興有兩個漂亮聰明的女兒,大女兒馬海蕾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女兒是馬復興心中的驕傲,父親同樣是女兒的驕傲:“小時候向父親要練習本,他經常不給,但總是見他給學生送本子。我們總怪他偏心。現在我才理解:女兒是他的義務,而學生是他的責任。責任才是他的生命。”
作為同事和妻子,趙玉花説,老馬每天早上第一個趕到學校,晚上也往往是最後一個離校。離開學校他就感到寂寞。學校才是他真正的家。
馬復興自強、自立和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的承認。他被評為“青海省殘疾人自強模範”,多次被授予“湟中縣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等榮譽,在全國教育論文徵文活動中,他撰寫的論文曾獲得一等獎。
又是一年教師節,馬復興像往年一樣收到大量學生的問候短信和郵件:“您是我心裏最敬佩的老師,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就想起您,就讓我有了勇氣,勇往直前!”……
責編:李興存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