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行動共同捍衛水安全與水生態
9月1日,太湖即將迎來開漁的收穫季節,但夏初爆發的太湖“藍藻危機”引發的追問沒有停止。日前,我們沿著綿延優美的太湖岸線向湖之東南進發,又來到了坐擁五分之三太湖水面的蘇州吳中區。在這裡,我們欣喜地發現,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共同捍衛2400平方公里太湖水安全與水生態,已成為環湖流域城市的共同職責和一致行動。
制定預案謹防危機重演
夏初發生在太湖的“藍藻暴發”事件,引發了沿岸城市的一系列警醒與反思。見到記者,蘇州吳中區委書記金海龍即坦誠以告:“雖然我區的大多數湖面水質常年保持二類水質,但情況也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鬆懈。”
七月裏,江蘇省委、省政府領導在無錫召開的幾次現場會,吳中區的主要領導都參加了。會後,金海龍書記與俞杏楠區長立即緊急部署召開了全區太湖水環境整治保護工作會議,制訂了《吳中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規範和強化飲用水源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並提出:要堅決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堅決淘汰工藝落後、污染嚴重、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對沿太湖的化工、冶金、印染等行業要開展專項整治,在2008年年底前依法關閉25家化工企業。同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要嚴格遵循“環保優先”方針,堅決對有污染和污染隱患的企業説“不”。
“省政府提出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有效控制湖體富營養化程度,實現水質明顯改善;再用8到10年時間,從根本上解決太湖水污染問題,恢復太湖地區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俞杏楠説,“我們吳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區太湖水環境整治保護的難度更大、任務更重!因此,我們必須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堅持更高的標準,落實最嚴格的措施,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藍天碧水”還太湖真顏色
吳中區位於蘇州南部,北依古城區,東連昆山,南接吳江,西銜太湖,境內水網稠密,江河湖泊眾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韻。西部有低山丘陵,天平山、靈岩山、穹窿山等,植被茂密、鐘靈毓秀。
金海龍書記形容説:“蘇州古城是千年‘老蘇州’,蘇州工業園區是‘洋蘇州’,蘇州高新區是 ‘新蘇州’,我們吳中離太湖最近,有太湖最高的山、最清的水、最早的園林、最老的村落,當得起‘山水蘇州’的美名。吳中的文章就是做在‘太湖山水’中,定位就定在‘山水蘇州,人文吳中’上。”
在一張《太湖流域示意圖》面前,金海龍指著伸入吳中區東山島與吳江市湖岸線之間的一片湖域告訴記者:“我們已經與吳江市政府協商,通過退耕、退漁還湖和清淤治污,把共同擁有的這片水域與西邊完全打通,再還太湖百頃藍天碧水!我們將努力把吳中區建設成不僅是一個有‘真山真水’的特色城市,更是一個有著好山好水、對一草一木都負責的宜居城市。”
近年來,吳中區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十五”期間,共勸阻污染重、治理難的建設項目57個。去年全面完成蘇州市下達的化學耗氧量700噸和二氧化硫500噸的減排任務,截至2006年底,全區建成污水處理廠8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了日處理污水13萬噸。
做美山水,共繪天堂美景
太湖山水美如畫,引來遊客畫中游。“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特色風情旅遊每年都吸引了超過600萬人次的海內外遊客。
金海龍説,吳中區將突出山水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這三篇大文章發展文化旅遊産業,使吳中真正成為長三角的中心花園。
在環太湖沿線這座開放式的歷史博物館裏,吳中區將把保護、挖掘、弘揚歷史文化遺存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留住文化印跡。重點保護、開發一批古鎮、古村落、古民居文化,一批儒學、佛教、道教文化,一批名人、名跡文化。
據悉,今年9月,中國?直水鄉服飾文化旅遊節、中國木瀆江南園林古鎮旅遊節和太湖東山民俗風情旅遊節等一批文化雅集又將在吳中的湖山之間拉開帷幕。(記者 鄭蔚 吳越 袁祺)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