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六中全會前瞻:人與人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2日 08: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2006年36期《領導決策信息》推出系列報道:六中全會前瞻,本期將著眼點落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最近,中共中央黨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課題組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問卷調查了在中央黨校學習的近300位地廳級及以上領導幹部學員,調查結果表明:“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是排在首位的突出矛盾,因此,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和任務就是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

    ■ 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胡錦濤總書記在闡述和諧社會建設目標時指出,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這幾個方面的目標匯總起來,就是和諧社會最重要的特徵所在,那就是,人與人的和諧。我們要建設的和諧社會,就是人與社會之間關係協調、人與人之間關係融洽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公平正義:打造和諧社會堅強基石

    公平公正是和諧社會的基石。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基本著眼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按照這一要求,近年來,中央以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為重點,著力打造和諧社會這一基石。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尼系數已達到0.46,這表明中國的貧富差距已達到國際公認的中等水平和警戒線。今年以來,中央接連召開多個有關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會議。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問題。會議針對地區間和部分社會群體間收入差距過大而明確提出“提低,擴中,調高”的改革思路,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7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黨中央、國務院經過反復研究,決定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同時,改革和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完善機關工人工資制度,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水平。新一輪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拉開大幕。7月17日,人事部、財政部等四部委有關負責人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等答記者問,介紹了即將全面推進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原則、目標、主要內容以及有關具體舉措,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對城鄉特困群眾的救濟救助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三項內容已被寫入此次改革的意見稿。

    此外,為了維護社會和諧與公平競爭,中央在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打擊商業賄賂、維護市場競爭、破除壟斷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部署。2006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這是黨75年曆史上第一次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作出的專門決定。6月24日,有“經濟憲法”之稱《反壟斷法(草案)》首次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這些都是朝著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邁出的堅定步伐,都將從根本上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

誠信友愛:構築和諧社會道德底線

    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指出,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培育誠信友愛,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健全制度、發展教育、繁榮文化、強化道德規範、培育社會組織等多方面入手,引導人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2003年4月召開的全國整規工作會議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框架和運行機制。國家統計局課題組新近完成的“和諧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研究”報告中,誠信友愛成為和諧社會統計監測的重要構成指標之一。據悉,全國信用標準化技術工作組計劃在三年時間裏,建成中國的信用標準體系。

    在由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共同構建的社會信用體系中,政府信用起著主導作用,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構架主要推動力。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目前,中央有關部門已經和正在建立相關信用監督數據庫。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已經建立了擁有近600萬戶企業基本信息的共享數據庫。海關總署建立了進出口企業信用檔案系統。國家稅務總局正全面實施“金稅”工程三期建設,最終目標是實現對納稅人進行綜合管理和監控。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建立了以企業和個人信貸記錄為基礎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公安部正在建設“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等八大基礎性、共享性信息資源庫。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積極建立全國法院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了貪污受賄的“黑名單”公示系統。

    全國多數省市也明確了“以強化企業信用為重點,以政府信用建設為主要推動力,整體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方針。6月7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2006年“信用安徽”建設工作方案》,確立了今年“信用安徽”建設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主要措施。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機關作風優化政務環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決定》正式開始施行。湖北省也出臺了《湖北省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提出用四年左右時間,打造“信用湖北”,努力構建湖北省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使全省社會信用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有些地方還出臺了規範信用服務行業的地方性法規,如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辦法》、《上海市企業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等地方政府規章。7月21日,成都市也表示,將在全國率先建立企業誠信數據庫,積極搭建公用信息平臺。

    充滿活力:激發全社會創造精神

    充滿活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充滿活力要求我們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大力營造鼓勵創造、尊重創造、保護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支持人們進行理論、制度、科技和其他方面的創新,從而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個社會有沒有活力,重點看創造力和創業程度。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業則是社會經濟發展是否有活力的最集中體現。而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人都是根本,人才都是關鍵。2003年12月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要“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2003年12月3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專門就加強人才工作作出決定。2006年6月1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此前的6月5日,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精闢地論述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提出要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按照中央部署,到“十一五”末,我國高級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將佔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5%以上,並帶動中、初級技能勞動者隊伍的梯次發展。到2020年,力爭使我國高、中、初級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格局。

    建設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大力鼓勵人們創業。為此,必須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從根本上破除影響人們創造力發揮的各種體制性障礙。要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形成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目前,各地都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了。從2005年開始,山東省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動了“創業培訓工程”。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促進就業若干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將建立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對勞動者自主開辦小企業或者非正規就業的勞動組織,給予開業貸款擔保和貼息。2006年4月18日,江蘇省政府下發了《關於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若干政策的通知》,包括10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標誌著江蘇省全民科技創業的大幕已經拉開。很多省市都針對創業培訓制定了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意見等。例如,吉林省《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指導意見》、河南省《認真做好創業培訓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蘇等省《創業培訓工作的意見》等。

    人與人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實現人與人的和諧,必須把社會的公平正義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標尺,把誠信友愛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把充分激發每個人的活力作為奮鬥目標,讓全社會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關鏈結1:

    構建和諧社會面臨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最近,中共中央黨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課題組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問卷調查了在中央黨校學習的近300位地廳級及以上領導幹部學員,調查結果表明:“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是排在首位的突出矛盾,“社會保障問題”是重點要解決的頭號社會問題,“貧富懸殊”是應特別注意防範的社會風險。調查顯示,“三農”問題仍然嚴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和各方面體制還不很完善,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國內主要因素的前三位因素。

關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構建和諧社會面臨的突出矛盾調查統計表
突出矛盾
人數
%
1、人民內部物質利益矛盾
146
51.0
2、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
79
27.6
3、幹群矛盾
58
20.3
4、區域矛盾
49
17.1
5、城鄉矛盾
130
45.5
6、不同部門之間的矛盾
5
1.7
7、不同所有制之間的矛盾
15
5.2
8、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2
4.2
9、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的矛盾
47
16.4
10、其他
2
0.7
未填
29
10.1

    相關鏈結2:

    構建和諧社會的兩個核心機制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丁元竹在9月7日的《中國經濟時報》上撰文指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質和制度層面的,一是價值和心態層面的。

    文章指出,構建和諧社會要通過經濟發展和體制設計建立公平發展的機會機制。和諧社會著重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就要求首先要解決好社會公平問題,當前要從縮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體制入手。只有當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為他們具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並生活于社會安全網之內,他們才會普遍認同他們所處的社會。只有在這個時候,社會和諧才具有可能性。

    文章強調,構建和諧社會要通過相互了解、溝通、交流建立社會認同機制。人類社會和諧,就必須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和行為規範,並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去維護和遵守,這就要求人們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我們在著手解決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時,一定要同時考慮建立共同的社會認同。

責編:唐峰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