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 陳輝)採訪華益慰事跡的每一天,我時時被這個老人的人格力量所感動:是什麼支撐了這位老人保持了一生的潔白無瑕?是什麼賦予了這位老人這份感人的崇高?
北京軍區總醫院藥械科副主任張衛東曾介紹一個病人讓華益慰做手術。病人為了表達心意,執意在送給華益慰的果籃裏放了一個1000元的紅包。第二天,錢和東西都被退了回來,只是裝錢的信封上多了一句話:“小張,病人現在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讓病人全力治病,心意我領了。”
患者王宏敏説:“10年前華主任為我做過一個胃癌手術。手術前,我看到病房有3位做完手術的病人的陪床家屬,就去問她們:‘送錢要送多少啊?’兩位陪床家屬都説華主任不要紅包。另一位老太太説,我們老頭是腸癌,手術前我們用一個信封裝了500塊錢夾在公園門票裏,華主任死活不收。”“後來,華主任分別為我和我丈夫都做了手術。”
病癒出院的王宏敏結合自己在醫院的所見所聞,滿懷深情地給北京軍區聯勤部黨委寫了封表揚信。
患者劉菊榮也介紹了她的親身經歷:“手術前準備了3000元的紅包,華主任幾次拒收,我不肯,他看我眼淚都快下來了,就把紅包收下了。手術完的當天,他又把紅包送了回來。”
家住唐山農村的王文亞從小就不明原因地吐血,13歲時在當地一家醫院切除了脾臟,病卻沒好。18歲時,王文亞在當地醫院因誤診差點被切除子宮。家裏雖然一貧如洗,但王文亞的父母不甘心,四處借錢來到北京投醫,找到華益慰。華大夫説:“我會盡最大努力使手術成功。看病的錢,我也會儘量為你們節省。”手術非常成功,而治病的全部費用只有3000多元。母女倆淚如泉涌。
14年過去了,王文亞家靠勤勞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母女倆首先想到報答恩人華益慰,講了無數的理由,華益慰還是分文不收。
無奈的母女倆誠懇邀請華主任到家裏看看,吃頓農家飯。華益慰微笑地點了點頭。因為病人多,手術忙,一年過去了,他直到病倒也未成行。
聽説華益慰患了胃癌晚期,她們從唐山趕到北京看望。
走近華益慰,我悉心尋找著這縈回腦際多日的問題的答案:
──這是血脈使然。華益慰出身醫學世家,從小就對家中懸挂的那塊“醫乃仁術”的牌匾印象深刻。他的父母去世後,都把遺體捐獻給了祖國的醫療事業。
──這是黨性使然。1933年3月,華益慰出生在列強橫行的天津市,他親歷了“中國人在洋人眼裏連條犬都不如”的歲月。於是,在當年的入團志願書上,華益慰這樣寫道:“通過黨的教育,使我開闊了眼界,熱愛社會主義的將來,樹立了為革命事業奮鬥的決心!”1956年10月,在華益慰的入黨志願書上,他這樣寫道:“我決心加入黨,為黨擔負起更多的工作,為人民做更多的事,終身做一個人民的勤務員!”
──這是軍人的本質使然。從1953年參加人民解放軍,華益慰在人民軍隊度過了53年。入伍後,他參加了西藏平叛手術隊,每當談起這段經歷他都非常激動:“參加西藏醫療隊使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吃大苦、耐大勞,什麼叫軍人、什麼是戰士。”正是那一段經歷,也使他不僅經受了海城、唐山抗震的考驗,也經受了人生的考驗。
──這是醫生的天職使然。華益慰的家中有一間小屋,常用來接待外地來的、沒有挂上專家門診的患者。小屋的墻上挂著一張白求恩彎腰為八路軍傷員做手術的照片。華益慰的長子華儉説:“這張照片是父親從畫報上剪下來的,在我們家已經很多年了。雖然搬過很多次家,但它一直跟隨著父親。”(完)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