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中國經濟展現韌性與活力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6月20日 21:37:28
央視網 | 2025年06月20日 21:37:2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年以來,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嚴重衝擊國際經貿秩序。大家都很關心,我們的外貿扛不扛得住?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向新向好的勢頭會不會受影響?近日,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發佈了5月份和今年前5個月的一些宏觀經濟數據,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去尋找答案。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發生急劇變化,讓外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7%,其中出口增長6.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最近這幾個月的外貿政策環境變動非常大,所以大家非常關心5月份外貿數據出臺。從這個結果來看,應該説好於大家的普遍預期,尤其是出口能增長6.3%,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一方面還是會有慣性,5月份表現出來的出口數據可能很多是以前下的訂單。另外,確實出口增長反映了製造業的競爭力確實非常強,韌性非常強。”

  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一直在拓展更廣闊的全球市場。雖然對美國進出口下滑,但對我們的主要貿易夥伴東盟和歐盟,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都持續增長。5月份,我國對東盟、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6.9%、13.7%,對非洲出口增長達到了35.3%。

  屠新泉:“在整個世界貿易的大盤子裏,中國的競爭力、中國的份額還是在繼續增長的。我認為在非洲工業化的過程中,中國是能夠起到最大幫助作用的國家。因為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中非合作潛力非常巨大,包括我們在非洲的投資,也會帶動對非洲的貿易,尤其是出口,所以中非合作互補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進一步得到展現。”

  5月份,面對衝擊外貿平穩增長,而今年前幾個月整體來看,外貿表現也可圈可點。1到5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5%,其中出口增長7.2%,體現了較強的韌性。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從出口來看,背後最重要的是我們遇到突發挑戰的時候,中央及時出臺了應對外貿領域外來挑戰的一系列舉措。特別是針對外貿企業,出臺了一系列點對點的支持政策,比如‘一業一策’‘一企一策’,這樣的政策都能夠直接下達到具體的外貿領域和具體企業中,使它們應對關稅方面的衝擊和挑戰的時候能夠比較穩定地渡過難關。”

  穩住增長數量的同時,外貿的結構優化也值得關注。中國的外貿企業正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打破貿易壁壘,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最近這段時間,一家機器人企業的員工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他們生産的這些數據採集機器人主要是用來研發和訓練人形機器人的,在海外市場很受歡迎。

  而另外一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不滿足於只賣産品,還積極轉型,為海外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些科技含量高的出口産品和服務凸顯了我國外貿競爭的新優勢。今年前5個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增長9.3%,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0%。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支撐中國出口韌性的一個重要競爭力,來源於技術附加值高的、産業鏈比較長的機電産品。這是我們國內裝備製造業厲兵秣馬多年,向着高端化、更智慧化方向發展所産生的競爭力,也是當前在國際市場上不可替代的一類産品。當前外貿數據好,背後是産業鏈練好內功所産生的效果。”

  屠新泉:“為什麼説我們自己有底氣,尤其從貿易角度、製造業角度來講,我們的底氣是非常充分的,就是因為經過這麼多年努力,在製造業各個環節上都掌握了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在短期內很難被撼動。開拓不同的市場可能會有不同挑戰,但是基於我們非常紮實的競爭力,我們在開拓這些新的市場的時候會取得很好成效。”

  經濟數據的背後,是政策“組合拳”在持續發力。今年以來,我國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董煜:“1至5月以來中國經濟能夠穩定增長,是和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所進行的客觀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所作出的系統部署有緊密的關聯。與此同時,當遇到短期的困難和挑戰的時候,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時出臺了關於‘四穩’的政策舉措,這個‘四穩’政策舉措又由各個部門在5月份經濟工作中得到細化和落實。”

  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我們的信心和底氣所在。外部環境越是複雜嚴峻,越要做強國內大循環。這個5月,消費市場多點開花,亮點紛呈。在“五一”端午假期、“6·18”平臺促銷、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共同作用下,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

  促消費,我們有實招兒。為持續推動“兩新”政策下沉,一些地方把國補賣場直接開進了社區和鄉村,補貼範圍擴大了,價格更實惠了,還提供上門安裝、回收舊機等貼心服務,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以家電為例,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53.0%。

  郭麗岩:“‘兩新’政策是一項既惠眼前又利長遠的系統工程,不止包括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還包括標準提升行動、綠色循環經濟行動。今年以來消費品大規模換新的支持資金規模達到了3000億元,比去年擴大了一倍,更多支持更高品質、更加智慧化的綠色化産品。這一類消費品質升級也會帶動相應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轉型,形成了一個供需良好的循環,這種結構優化的帶動效應是望向中長期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

  促消費,我們還有新招兒。這個端午假期,在八達嶺長城景區能看到游客穿戴外骨骼機器裝備爬長城,這套裝備可以在爬坡時提供37%的助推力。

  在景區游玩的時候點杯咖啡讓無人機給你送來,讓人工智慧大模型幫你制定一份個性化游玩方案,通過科技加持和傳統文化有趣互動  一樁樁一件件都吸足人們眼球。

  目前,中國旅游景區已經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VR、AI等新技術正不斷為游客創造新場景,提供新體驗。

  郭麗岩:“當前,有很多新技術新産品,與文娛、旅游、體育這類休閒相關業態緊密融合創新,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新奇特的體驗,同時也延長了他們在相關景區、旅游富集地停留的時長。這一系列都是當前相關文旅市場活躍的新增長點。與此同時,我們也觀測到在端午這類中華傳統假期,免簽擴圍相關的舉措也有效吸引了更多海外人流來中國游、中國購。”

  整體來看,今年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在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綜合作用下,市場銷售明顯回升。

  董煜:“今年以來在消費領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出臺,那就是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對於消費場景的拓展,特別是對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等一些新的領域,也都提出了相應鼓勵措施。對於擴大消費整體蛋糕帶來新的增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國內消費需求擴大,假日出行增加也帶動了服務業快速增長。5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6.2%。這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生産指數分別比上月加快1.6和0.9個百分點。

  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穩住的同時,新質生産力也持續深入到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各個環節當中。

  董煜:“如果把經濟數據進一步細分來看,會發現一些增長比較快的點,往往出現在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領域。越是相對來説技術含量比較高、高質量發展走在前面的行業和領域,遇到衝擊和挑戰的時候越能夠體現出對經濟的強勁拉動力。”

  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産品産量同比分別增長40.0%、35.5%,智慧無人飛行器製造增加值增長85.9%。

  郭麗岩:“5月份同比增速比較快的新産品,像無人飛行器、智慧車載産品以及人形機器人等等,都保持很高的雙位數增長,説明當前低空智慧網聯、智慧無人駕駛,以及人形機器人這類人工智慧+相關的産業在加速技術迭代,産品不斷創新。新動能在加速生成,産業製造優勢和市場超大規模資源優勢,在加速為這一類新産品的應用賦能。”

  隨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今年前5個月整體來看,新動能持續壯大的特點也有數據支撐。1—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數字産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

  董煜:“從1到5月份産業發展方面來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字中國建設也在深入到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中。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也正在為越來越廣泛的中小企業所採納。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之後,會降低生産成本,會使企業更好地去滿足客戶需求,也使産出的産品質量更高,有更多技術含量。今後智慧化也會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重要名片。”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下階段,我國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依然有基礎、有保障、有支撐。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勢頭沒有改變,向新向好的發展趨勢也沒有改變,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透過各項經濟數據我們也觀察到,創新永遠是最大的競爭力。不管外部世界有怎樣的風雨,産品過硬就更容易開拓新市場,也更有可能變壓力為動力,尋找到新的、更好的機遇。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焦點訪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中國經濟展現韌性與活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