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近日,5300畝戈壁荒灘改造成的小麥試驗田迎來首次豐收。
近日,在柯坪縣清淤造地項目改造的試驗田裏,大型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搶抓農時,確保顆粒歸倉。
為盤活土地資源,柯坪縣於2023年10月啟動清淤造地項目,向戈壁要良田。當地引入先進技術,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組織專家團隊指導土壤改良,引入節水滴灌,並出台資金補貼、技術培訓等扶持政策,試驗田面積從2024年的500畝增加到了今年的5300畝。
石縫裏種出致富果 桃李成熟香滿園
眼下,貴州印江縣朗溪鎮1.2萬畝石漠化治理區裏的桃子、李子陸續進入採摘期,果農搶抓市場,加緊采收桃子。
在朗溪鎮石漠化治理區,延綿數公里的石山上桃林層疊、桃香四溢,桃子挂滿枝頭。昔蒲村村民何谷娥一家正忙着採摘。前幾年,她種植的10多畝桃樹因品質退化,導致産量和收入銳減。近年來,通過嫁接技術改良為蜜藍桃、大紅桃等新品種後,果香濃郁、色澤鮮亮,品質顯著提升。
除了桃樹改良外,鄰近的河西村還推行多元化套種,在石漠化治理區發展李子、柑橘等産業。前幾年,種植大戶楊超將低産的玉皇李改種為金絲李和紅寶石李,效益明顯增加。
朗溪鎮作為印江石漠化最為突出的鄉鎮,由於山石嶙峋、水源稀缺、土地零碎,“春種一大坡,秋收幾小籮”是以前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地處石漠化核心區的河西、昔蒲等村通過培土增地、退耕還林、植綠護綠,石漠化治理已經初見成效。曾經荒蕪的石山如今已披上了綠裝,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果林。目前,朗溪鎮水果年産量突破600萬斤,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