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開展“人工智慧+”行動,促進“人工智慧+消費”,隨着消費結構逐漸從傳統物質消費向高端化、智慧化、服務化的消費的轉變,消費新增長點不斷培育,持續提質升級。《方案》多維度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費者,以新技術為代表的“新質”“新型”消費正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近幾年,智慧手錶手環、智慧眼鏡等智慧穿戴設備不斷迭代升級,滿足了消費者對於便捷生活和個性化體驗的需求。智慧眼鏡成為下一代個人計算入口和下一代AI終端,具備億級賽道的爆發式增長潛力。據預測,2025年中國可穿戴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8%。
各類機器人技能不斷升級,催生源源不斷的消費需求。杭州一家養老院,瞄準養老場景進行專項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投入試用。浙江省杭州市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照管理員王於丹介紹,使用外骨骼機器人在上樓梯時會省力很多,它會自然地把你的大腿往上抬。
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這種開發針對場景能夠更精確識別用戶需求,使這款産品在精細化領域得到更好的應用。
農業生産也成為人工智慧的廣泛用武之地,河南南陽農業園內,巡檢機器狗巡檢農作物生長情況,實時監測作物長勢的同時,還能精準識別病蟲害,提供精準“診斷報告”。農業技術人員表示,智慧化的機械狗節約了人力,提升效率,園區的生産力明顯提升。令人期待的是,未來,它還將具備負重搬運、監測土壤環境、作物生産模型構建等多重本領,真正成為園區的“全能管家”。
中國陪伴機器人潛在市場需求近萬億,老年人群的潛在需求約4200億元,青年人群的潛在需求約5000億元。隨着人形機器人與智慧體深度融合,企業正加快打造“像博士一樣聰明,像家電一樣便宜”的人形機器人。深圳一家機器人企業推出十多款消費級人形機器人,全球代理門店超過700家,線上線下産品銷售總量超過了10萬台。
以“人工智慧+消費”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正不斷拓展出多樣化的消費新場景,帶動消費者群體“想消費、能消費、會消費”,消費升級進一步引領産業升級,繼而形成消費市場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