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題: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 為啥強調“大面積”?
新華社記者古一平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2025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把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持續發力提高技術到位率、裝備匹配度,為糧食穩産增産提供堅實支撐。推進工作中,將力爭做到更加突出“大面積”。
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錄祥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國家農作物聯合育種攻關及農業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主要糧油作物高産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已經連續多年出現百畝方、千畝片高産典型。
例如,2023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區域試驗田畝産已經分別達到600公斤、420公斤和650公斤,然而,大田生産的畝産分別只有475公斤、385公斤和435公斤,差距相對明顯。強調“大面積”單産提升旨在努力把試驗田的展示産量轉化為大田生産的實際産量。
從已不稀奇的百畝方、千畝片高産典型到實現糧油作物大面積的單産提升有啥難點?
劉錄祥介紹,我國目前農業大田生産技術到位率不高,還未形成“多技術集成、大面積普及”均衡增産的格局,農技、植保、土肥和種子等環節還沒有真正形成合力。
如何將典型産量轉化為大田産量,輻射帶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産?劉錄祥表示,應因地因作物全力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融合促進單産提升,加強作物生産關鍵環節農業科技人員對種植大戶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指導,推動綜合性科技解決方案到田、到戶,提高技術到位率,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和增收。
記者了解到,農業農村部確立整鄉整縣整市的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作為主攻方向,將指導各地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細化方案、明確路徑,依託各類工程項目推進整建制單産提升。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將發揮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指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率先使用能提高單産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率先向小農戶提供提高單産的託管服務,不止提升主體單産,也提升小農戶的單産,真正做到大面積單産提升。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