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扭秧歌,人形機器人還能幹啥?一文講清

來源:央視新聞 | 2025年01月30日 17:53:26
央視新聞 | 2025年01月30日 17:53:26
正在加載

  蛇年春晚,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機器人與舞者共舞,手絹花翻飛旋轉,為觀眾呈現一支別開生面的“賽博”秧歌。

  這批機器人來自國內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此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接受總台記者採訪時介紹,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慧,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

  不僅可以跳舞,國內多款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工廠實訓。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進入量産元年。

  此前,工信部發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産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産生活方式。”

  人形機器人正在加速從科幻奔向現實,但不少人對其仍感到陌生。什麼是人形機器人?除了跳舞,人形機器人還能用在哪,好用嗎?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如何?

  01

  什麼是人形機器人?

  了解人形機器人,要先從具身智慧”這個概念説起。

  當下,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但目前我們和人工智慧的交互還多局限於數字世界,它能夠回答問題、畫畫,卻不能幫助我們做家務或是蓋房子。

  我們想要和人工智慧在真實物理世界中實現交互,就要給人工智慧這個聰明的“頭腦”裝上一副“身體”,人形機器人就是集各類核心尖端技術於一體的載體,是具身智慧的代表産品。

資料圖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介紹,傳統機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編寫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務,具有專屬性,也就是説一種機器人只能幹一件事情。而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慧,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極大地提高了通用性。

  具體來説,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形機器人更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聽懂人的指令,識別環境信息,並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和行動。

  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表示,此輪人工智慧的發展意味着,大家在想象中或者科幻電影中看到的真正智慧化的機器人,實現的可能性不再遠在未來,而是近在眼前。

  02

  人形機器人用在哪?好用嗎?

  有機構表示,2025年,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量産元年,商業化落地可期。

  早在2024年初,國內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工廠中實訓。一年來,越來越多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

  此前,優必選CEO周劍曾公開表示,工業製造、商用服務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應用場景。

  其中,家庭和商業場景具有更複雜的環境和更多元的人機交互需求,使得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尚有不確定性。但在工業製造領域已具備較好的商業化基礎,智慧製造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工業人形機器人三年內有望大規模放量。

資料圖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認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短期、中期和長期來看。短期內,主要是工廠裏的生産裝配;中期,會拓展到家庭、農業、建築工地等場景;長期來看,可以理解為所有事情都能夠由人形機器人來幹。

  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應用,第一步是走進千行百業,這已經是現在進行時,在不久的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十分廣闊,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人形機器人好用嗎?看著動作略顯笨拙的人形機器人,有人心裏打上了一個問號。

  對此,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表示,在ChatGPT出現之前,大家也覺得AI不夠智慧,什麼都幹不了,這和人形機器人目前的狀態有些類似,很多人認為人形機器人功能有限、價格昂貴。但實際上,人形機器人只差一點火候來點燃,就是機器人大模型AI技術突破臨界點。快的話3到5年就會有非常明顯的進步,慢的話也不會超過10年。“10年以後應該已經天翻地覆了。”他強調。

  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也表示,大家不必去糾結一個創新性産品在最初可能會略顯笨拙或應用場景有限。我們要看到,從智慧手機出現到普遍應用,只用了十幾年時間。目前人形機器人發展也正在迎來自己的“iPhone時刻”,人工智慧技術正在一日千里地邁向通用人工智慧突破的關鍵節點,人形機器人也在以非常規的加速度發展,預計10年到20年之間就會有非常普遍的應用。

  如果人形機器人將廣泛進入我們的生活,價格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國內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預測,未來市場成熟後,人形機器人售價可能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03

  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如何?

  目前,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如何,在全世界處於什麼水平?

  《秧BOT》秀了一把我國人形機器人的實力。表演中人形機器人的所有19個關節都要進行大幅度的運動,檢驗了機器人的可靠性。AI軟體精細捕捉舞蹈演員在鏡頭前的動作,形成指令代碼,再由工程師進行精細調整,大模型讓機器人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宇樹科技工程師張陽光介紹,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目前已處於全球第一梯隊,無論是機器人動作的複雜度還是整體協調性都展現出領先水平。

  一台人形機器人,包含數千個零部件,涉及各種尖端技術,堪稱人類生産製造的最先進硬體之一。《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列出了關鍵技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複雜程度。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給出了一個簡單易懂的理解思路——分為硬體和軟體。硬體,就是製造機器人的各類常用硬體,比如控制器、傳感器等。軟體部分則更為複雜,主要是各種人工智慧模型,比如大語言模型、圖像擴散模型等。

  王興興認為,硬體方面,中國在生産製造、迭代速度、成本等多方面都更具優勢。軟體方面,就人工智慧技術本身來説,我們的差距並不大,但在算力芯片和AI人才儲備方面需要補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DeepSeek震動全球AI圈。DeepSeek是一款由國內人工智慧公司研發的大型語言模型,擁有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

  專家介紹,DeepSeek最大的優勢在於算法的改進和優化。其新模型DeepSeek-R1以十分之一的成本達到了GPT-o1級別的表現。

  DeepSeek的亮眼表現,展示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也將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助力。

  此外,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認為,基於我國龐大的市場、完善的數字化和智慧化基礎,我國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應用、場景創新方面具有優勢。

  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發佈的産業報告預測,至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有望成長為千億元市場。

  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視是引領我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加速發展的強勁動力。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24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門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部署重點任務時提到,要打造標誌性産品、做強未來高端裝備。其中,人形機器人排在第一位。

  人形機器人離我們不再遙遠,也讓一些人産生擔憂,人形機器人是否會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

  在優必選相關負責人譚旻看來,這個問題很簡單。“人形機器人不是搶人類工作,而是代替人類去做人類不想做的那些危險、枯燥、辛苦的工作。而生産力革命也將催生大量前所未見的工作機會,讓更多人可以從事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