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作品到産品 民族文化鋪就草原致富路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8月07日 20:19
央視網 | 2020年08月07日 20:1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地各族群眾的寶貴資源。如今,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手工刺繡、馬頭琴等民族傳統文化在代代相傳的同時,也成為了草原牧民巧手致富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的烏蘭毛都大草原,即將舉行草原盛會——那達慕。除了射箭、賽馬、摔跤等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如今的那達慕還增添了服裝大賽。

  對於今年的服裝大賽,秀雲志在必得。可就在幾年前,這些繡娘還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既不利於民族刺繡的傳承,也形成不了規模和收益。作為村婦聯主席的秀雲,主動請纓在2016年成立了這家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

  正當秀雲一籌莫展時,合作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不僅申請到了免息貸款,而且還獲得了專業培訓的機會。

  理念變化、思路打通,以草原上火紅的薩日朗花為主題,在現代款式上保留民族刺繡和傳統元素,秀雲和同事們設計的刺繡服飾開始得到市場認可,合作社接到的訂單慢慢多了起來,如今已帶動1600戶村民實現增收。

  同樣是指尖上的藝術,“80後”的牧民童日格則把從小就酷愛的馬頭琴文化做成了産業。兩年前,美術專業畢業的他在村口開起了馬頭琴製作工廠。

  童日格希望將傳統製作工藝規模化發展,急需資金支持。於是他寫了一份關於蒙古手工藝産業發展的可行性報告,交給了鎮裏。令他沒想到的是很快就得到了鎮政府的支持。

  當地政府先後投入了130萬,和童日格自己投入的資金一起,搭建了廠房、購買了機械,工廠很快就經營得有聲有色,産品門類從馬頭琴發展到了蒙古族金銀器、蒙古傢具、蒙古包加工等八大類。為了能夠帶動周邊牧民學習傳承內蒙古的手工藝,一起脫貧致富,政府和童日格商量,優先聘請貧困戶到工廠打工。

  現在這個紮根在草原鄉村的工藝加工廠已經變成了蒙古族文化的傳播地。牧民們拉起最愛的馬頭琴,載歌載舞,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

編輯:林楠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作品到産品 民族文化鋪就草原致富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