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科技助力綠色發展 草原經濟呈現新景象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8月06日 19:38
央視網 | 2020年08月06日 19:3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五年多來,內蒙古依託科技手段、産業驅動,讓草原經濟呈現出新景象。一粒草種、一片草原,帶動一方百姓走向小康生活。

  在這片草原上土生土長的王金強放牧已經16年了,最近兩年,他的放牧生活輕鬆了不少。現在,他不用在1萬多畝的草場上風吹日曬地追著牛羊跑,而是足不出戶在家裏通過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實現遠程放牧,通過在頭牛上安裝定位傳感器可以清晰看到自家牛群的位置,節省了精力,牛羊數量也翻了一番,到了200頭。

  給王金強的放牧生活帶來便利的是烏拉蓋管理區引入的肉牛産業智慧服務平臺,資金投入全部由政府承擔。平臺還實時為牧民提供草蓄平衡大數據的指導,牧民每年該養多少牛多少羊,怎麼合理利用草場,都一目了然。

  農牧局提供的數據可以幫助牧民實現精準放牧。佩戴了芯片的牛還有了電子身份證,進入了線上銷售平臺後,價格也翻了一番。

  沒有科技助力,生産、生活和生態平衡很難保障。“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歌謠裏所唱的美麗草原,由於長期、過度的生産活動,草原生態一度遭到嚴重破壞,作為牧區賴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産資料——草原,僅靠大自然的修復和人類生産活動的退出已經很難恢復。

  給這片草原帶來改變的是一顆顆小小的草種。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草集團,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隨後幾年間,蒙草集團的研發團隊深入草場,針對不同經緯度科研人員建立了種子數據庫,收集本土植物種質資源信息6萬餘條,通過科技手段不僅修復了多個草場的生態環境,還通過與貧困地區合作,建設種子培育基地,帶動農牧民脫貧奔小康。內蒙古武川縣曾是有名的貧困縣,六年時間,通過科技助力流轉了8000多畝乾旱荒地。如今,這裡成為了鮮花遍野、可以培育草種的沃土。

編輯:康彥龍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科技助力綠色發展 草原經濟呈現新景象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