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到2000萬,雲南這個山區合作社7年銷售額增長400倍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  2020年07月02日 10:30
人民日報客戶端 | 2020年07月02日 10:30
原標題:5萬到2000萬,雲南這個山區合作社7年銷售額增長400倍
正在加載

  蔡勇標、趙義開、羅志洪、尹克軍……墻上的展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貧困戶的名字,這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産品展廳墻上公示的信息,名單共計646戶。

  這些貧困戶,全部是聯合社産業發展輻射帶動增收的社員名單,佔了雲龍縣檢槽鄉貧困戶(1261戶)的一半以上。

  “聯合社共銷售35個農産品品種,2019年實現線下銷售2200多萬元、線上銷售130多萬元;創建了12個種養殖基地,100萬産值以上的有6個。”擔心參觀者不相信墻上的信息,負責人尹志芳主動亮出了聯合社輻射帶動力強的資本。

  時間回溯到2013年,時為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的尹志芳磨破了嘴皮子,才動員到11戶村民,在村裏創辦了四方福種植專業合作社,每戶入股5000元。

  7年時間裏,尹志芳不但帶領合作社發展壯大,還于2018年聯合鄉里其他村的6個合作社,成立了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合作社發展壯大的背後,有何秘訣?

  抱團取暖 試驗先行

  脫貧之前,雲龍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548公里縣界,有217公里與“三區三州”之一的怒江州山水相連,山區面積佔98.6%,自然條件惡劣,産業基礎薄弱。而作為雲龍縣曾經的4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檢槽鄉,集“高海拔、山地、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多”為一體,全鄉人口有15000多人,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3.04%,外出務工開展種養殖,是該鄉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

  “收購的農産品零零散散,量無法保障,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合作社成立之前,尹志芳一直靠收購農戶的農産品外出銷售為生,雖然生意還不錯,但要再上一個臺階,也難以突破。

  為改變村裏種養殖“小、散、弱”的局面,2013年,作為村幹部的尹志芳在認真學習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基礎上,結合外出學習參觀所得,動員11戶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主營四方果核桃、中藥材等種植。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合作社逐漸走上正軌。

  “産業有了基礎,一方面農戶在信用社貸款更加容易,最高額度可達30萬元,發展産業和擴大規模有了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農産品的量和質得到保障,在市場上有了口碑,價格也隨之攀升。”尹志芳介紹,看到合作社的發展勢頭,村民都紛紛申請加入合作社。至2018年底,合作社已有社員302戶,哨上村加入了163戶,包括村裏87戶建檔立卡戶全部入社,合作社總體銷售規模逾500多萬元。

  當然,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過程,也充滿了曲折。

  “2014年和2015年引進中藥材附子,在村裏大面積鋪開種植,因水土不服失敗了。”這也讓尹志芳探索出了“新品种先試種再鋪開”的經驗。

  黨員引領 市場驅動

  “家裏曾經在村裏算比較困難的,是黨組織的精心引導,讓我在20歲入了黨,我不能辜負組織的培養。” 作為哨上村的“領頭雁”,成立合作社,尹志芳開了個好頭,但他知道,要真正帶動村民致富,光靠一人之力還不夠。

  這時,“黨員中心戶”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合作社的技術骨幹,大部分是黨員;新品種引進,黨員&&試種;黨員中心戶每戶負責一個種養殖品種類別,負責産銷全鏈條的跟蹤服務。”尹志芳説。

  合作社的成功,也得到了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為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全鄉種養殖産業做大做強,2018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檢槽鄉整合包括哨上村在內的6個村級合作社,在鄉上成立了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尹志芳擔任聯合社法人。聯合社主營四方果核桃、白蕓豆、中藥材、野生菌、黑山羊、黃牛、黑豬、蔬菜等種養殖産業。

  之前在哨上村的合作社發展經驗,在聯合社得到了全面推廣。

  “6個合作社保留原有架構,實行種養殖品種差異化發展。聯合社優先為社員提供種苗等生産資料,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尹志芳表示,聯合社還發展了18名專職收購、跑市場的經紀人,推動實現聯合社種養殖品種結構和規模始終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

  擁抱電商 規範經營

  身處閉塞山鄉,聯合社産品要進一步打開銷路,電商當然是必然選擇。

  通過雲龍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搭橋,聯合社搭上了滬滇幫扶的快車,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大團鎮的幫扶下,聯合社電商平臺于2019年5月順利開通。

  據檢槽鄉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聯合社已發展成為擁有733戶社員、12個種養殖基地、35個銷售品種,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大型産業實體。通過參與種養殖和在聯合社種養殖基地務工,社員中的6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成功脫貧。

  規模大了,如何防範經營風險?

  尹志芳説,聯合社成立了黨支部,在各村黨支部的協調下,與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緊密配合,各村以村集體經濟入股,聯合社確保村集體資金不流失的基礎上,每年促進全鄉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另外,聯合社運行嚴格按照聯合社章程及相關財務會計制度執行,財務會計由縣供銷社代管。同時,涉及品種選擇、合作方選定等‘三重一大’事項,由聯社理事會決策;涉及主要負責人任免、年度資金使用、分紅比例等事項則向社員大會公佈。

  有了7年的經驗歷練,接受過市場洗禮的尹志芳顯得愈發自信,不信,且看他對聯合社的發展規劃:

  “爭取在年底建成産品追溯體系。”

  “考慮建設冷鏈物流,打造自己的運輸隊伍。”

  “走深加工之路,進一步提升農産品附加值。”

  “提高市場信息分析研判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養殖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編輯:戴萌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5萬到2000萬,雲南這個山區合作社7年銷售額增長400倍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